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61——63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引导学生经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产生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和单式折线统计图的联系和区别。

2、初步学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3、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并能做出合理的推测,体会数据的作用。

4、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提高学生的统计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经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产生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初步学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并能做出合理的推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视频播放滕州市2012年8月26日暴雨视频

(视频链接: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dozt1l0PJ10/)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气象台 2012年8月26日发布橙色暴雨预警信号。在过去的 3小时,本地降雨量已达120毫米以上,部分地区的积水已达200多毫米,且雨势可能持续。

出示滕州市暴雨严重地区照片。

小结:老师调查了2009年的8月的降雨量是90毫米,今年滕州市的这次暴雨最高降雨量达到了220毫米,给全市人民造成重大损失,面对突发性的自然灾害,我们需要进行有关降雨量的统计分析和研究,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以降雨量的数据来继续研究关于统计的问题。(板书:统计)。

2、出示2005年的甲、乙两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统计表

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更加清晰地表示出甲、乙两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的变化情况。

生:折线统计图(补充板书:折线统计图)

引导学生说出这样选择的原因,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3、小组合作分别绘制甲乙两市月平均降水量统计图(教师出示空白的统计图)

小组合作,独立绘制甲乙两市月平均降水量统计图

班内展示,根据同学们绘制的折线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两市最高和最低降水量的月份分别是哪几个月?同时回顾绘制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项。

(1)有标题、横轴、纵轴、单位名称。

(2)确定每一格代表的数量。

(3)根据数据先描点,再连线,连线要用直尺。

师:甲、乙两城市几月份月平均降水量最接近?

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体会到要想解决甲、乙两城市几月份月平均降水量最接近很难从两张图上看出来,怎么办呢?

生:把两张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绘制到一张统计图中。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小组合作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师:为了更好的比较甲乙两个城市几月份平均降雨量最接近,同学们想到了把两个城市每个月的平均降雨量绘制到一张统计图中,这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想法。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在老师为同学们准备的统计图上绘制。需要绘制的内容比较多,小组内要合理分工,比一比,看哪一小组绘制的最科学,最美观。好,下面开始。

2、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典型,以备班内展示交流。

3、展示学生绘制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引导学生为统计图取名(板书:复式折线统计图),然后小组探讨复式折线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填写表格。

相同点

不同点

单式折线统计图

(1)有标题、横轴、纵轴、单位名称。

(2)确定每一格代表多少单位。

(3)先描点,再连线,连线要用直尺。

只有一条折线

复式折线统计图

(1)有两条折线。

(2)有图例。

强调复式折线统计图绘制需要注意的事项。(两条折线、标清图例)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回答“甲、乙两城市几月份月平均降水量最接近?”的问题。(12月份)

2、看图,独立完成:说一说

(1)两城市______月份的平均降水量相差最多,相差______毫米。

(2)两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相差30毫米的是______月份。

(3)甲市月平均降水量是如何变化的?乙市呢?

(4)从总体上看,两城市的月平均降水量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什么?

其中(1)(2)两题直接让学生进行观察,如果学生不好看图,可以利用直尺上下标一标。(参考答案:(1)5, 230。(2)7、8。)

(3)(4)小题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参考答案:(3)甲市月平均降水量的变化情况是从1月到8月呈上升趋势,其中1至4月上升平缓,自4月起快速上升,8月到9月急剧下降,之后呈现平缓下降趋势一直到12月;乙市月平均降水量的变化情况是1至5月呈现快速上升趋势,5月达到最高值,从5月到7月有所下降,8月略有上升,自8月起到12月持续下降。(4)从总体上看,甲、乙两城市的月平均降水量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甲城市只有一个峰值,而乙城市有两个峰值。)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拓展:根据统计图反映出来的信息,你能给甲市和乙市的市长提出哪些好的建议?

生:在降水量多的月份,加强天气预报的力度,同时加强防汛措施。

师小结:由此可见,统计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没有发生的事情,在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完成63页试一试

回答下面的问题。

(1)最高月平均气温甲市出现在______月,乙市出现在______月。

(2)两城市最高月平均气温相差______℃。

(3)______月份两城市月平均气温相同,有______个月乙市月平均气温高于甲市,其余______个月乙市月平均气温低于甲市。

(4)分别说一说两城市月平均气温是如何变化的。

(5)从总体上看,两城市月平均气温最明显的差别是什么?

先让学生说说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先描点,再连线,先画完一条折线,再画另外一条折线,注意看清图例)

再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然后说一说能从统计图中获得哪些信息,最后回答问题。

(答案:(1)7, 1(2)1℃(3)4、10, 5, 5(4)甲市月平均气温从1月到7月一直上升,到7月达到最高,之后开始到12月一直在下降;乙市月平均气温1月最高,然后从1月到8月一直下降,到8月达到最低,之后开始到12月一直在上升。可以鼓励学生根据地理知识。推断甲市在北半球,乙市在南半球。(5)从总体上看,甲、乙两市的月平均气温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甲市是先上升后下降,乙市是先下降后上升。)

2、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活动,你有哪些收获?(了解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够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统计在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板书设计:

复式折线统计图

相同点

不同点

单式折线统计图

(1)有标题、横轴、纵轴、单位名称。

(2)确定每一格代表多少单位。

(3)先描点,再连线,连线要用直尺。

只有一条折线

复式折线统计图

(1)有两条折线。

(2)有图例。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回味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

(1)通过生活的情境引入新课,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然后通过把统计表转化成折线统计图,进一步回顾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画法,为后面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奠定基础。

(2)通过解决“甲、乙两城市几月份月平均降水量最接近?”这个问题出现的真实困难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复式折线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然后进行小组探讨交流,得出复式折线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加深了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特点的理解。

(3)通过给两市市长提建议的拓展活动,进一步体会到统计图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通过小组合作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到试一试的题目中独立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引导学生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描述和分析,体会数据的作用。

2、使用建议: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产生的必要性和特点,因此应该让学生充分的观察,并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在表达的过程中加深体会,而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多动手,多总结。

3、需破解的问题。部分学生在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还存在把所有点都描完再连线的现象,这样容易造成混淆,应该引导学生在绘制完一条折线后,再绘制另外一条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