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温故而知新”让孩子在精心设计的“温故”中不知不觉感知了“爱心大使”(人物)特点,引导孩子从课内走向课外,从书本走向生活,从“小爱”走向“大爱”,从“心想”走向“行动”,孩子们再次经历一次“爱”的洗礼,世界需要爱,世界充满爱。

【设计理念】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把一组教材中的例子“共性”抽离出来,既是复习,又是归纳;把一组教材中的例子“个性”粉墨展现,既是积累,又是演绎。拓展课程也应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通过听歌,感受音乐中“爱”,通过读书,回味课文中“爱”,通过观察,感受生活中“爱”。让孩子的爱心和听、说、读、写等语文素养在拓展教学课堂中一同成长。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本单元课内主人公“这样说”“这样做”进一步认识“爱心大使”,且同时实现课内到课外学习方法的迁移。

2.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都有爱,处处都需要爱,处处都能奉献爱。

【教学重点】理解并运用表现“爱的语言”“爱的行为”。

【教学难点】理解“爱”的复杂感情。

【课 型】读写结合

【教学准备】课件、有关音乐及文字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回味课文中的“关爱”

1.问题引读,复习梳理第二组知识要点

师:本单元我们在课文中认识了几位“爱心”形象大使,他们分别是“泉水”,“雷锋”,“萨沙”,“萨沙”的妈妈,“卡罗尔” ……

他们这样说

师:小朋友还记得他们是怎样说的吗?

投:“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师:谁说的?(泉水)

投:“我们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师:谁说的?(萨沙的妈妈)

投:“别难过,我会像你的妈妈一样照顾你的。”

师:谁说的?(卡罗尔)

他们这样做

师:你们还记得他们怎么做的吗?

投:冒着蒙蒙的细雨,抱着迷路的孩子;踏着路上的荆棘,背着年迈的大娘……

师:这是谁做的?

投:他朝蔷薇花丛走去,掀起雨衣,轻轻地遮在蔷薇花上。

师:这是谁做的?

投:她让小猫喝牛奶,吃点心,还给他们玩线团。

师:这是谁做的?

2.教师小节表现人物基本方法。

【设计意图: “温故而知新”。抓住人物“怎样说”和“怎样做”来复习,让学生再次感受本组文中人物特点和人物形象,为孩子中高年级写好人物打好基础。】

二。引导学生感受课外阅读中的“关爱”

师:小朋友都是爱看书、爱动脑的孩子,你们能找出下面故事中的形象大使吗?

出示文段《树伯伯的心真好》和《一位盲人的感谢信》

【设计意图: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从课内引向课外,不仅是内容上的延伸,更是学习方法的迁移,长期训练,学生阅读能力必有质的飞跃。】

三。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中的“关爱”

1.大屏幕出示,生默读:

刘伟同学不会读书 ……

张亮同学不会唱歌……

小俊同学不会做操……

李香香同学上课呕吐了……

邻居张爷爷家的垃圾桶满了没人倒……

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说?又会怎么做?

2.分组讨论后,汇报。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最熟悉的学习生活谈感受,从课本走向生活,放大学生感受的范围,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天地,能迅速捕捉学生个人真实的情感。】

四。大爱无疆

1.大屏幕出示地震灾区几个场景,老师做适当解读。

师:下面几个几个场景同学们在电视网络上一定见过,面对这样的情形,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投:123等图片

2.大屏幕出示诗歌《如果》,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再指定一名学生用笔填写好。

如果

地震中,房子( )了,桥梁( )了,公路( )了。

如果我来到震区。

我想对压在预制板下的哥哥说

我想对失去父母的小弟弟说

我还想对泪流满面的奶奶说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学校的声援灾区活动中,

我要……

我要……

我要……

地震无情人有情,只要……

3.汇报。

【设计意图:“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重大事件背景下孩子的言行往往折射出灵魂深处人性的光辉。再次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外延,丰富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

五。小结

爱是什么?

爱是小溪,柔柔的,浅浅的。爱是白云,轻轻的,淡淡的。爱是太阳,红红的,暖暖的。爱是棉花糖,软软的,甜甜的……

【设计意图:爱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可以引用本节课相关内容回答,也可以再次创意回答。还可以把问题带给爸爸妈妈,带给身边的每个人去深深思索。好的课不是上完课学生没有疑问,而是带着问题离开课堂。】

附板书: 书

与爱同行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