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想曲(Rhapsody)

在异彩纷呈的小提琴曲库中.狂想曲这一体裁并未占有过多的比重。但在琴坛乐友之间,又有谁不知道拉威尔的《茨冈》呢!这首曲式结构完整、演奏技法全面、音 响丰富、形象生动的惊人之作,其演出效果始终傲居群首,不仅是音乐会的上演佳作,而且已成为国际赛事中的常用曲目。由此,人们似乎对音乐会狂想曲的了解产 生了更浓的兴趣。

狂想曲是一种有情节连贯的单乐章乐曲。以流行的民族或民间曲调为主要素材,其结构通常是在自由的、气势磅礴而富有感召力的引子之后将旋律展开变奏,融入小 提琴演奏的各种技法。演奏家在对作品充分的理解和丰富的想像中,通过自己的高超技艺,把美妙的意境和乐曲的最佳效果带给听众,使人们在欣赏之余常常回味无 穷。

拉威尔的《茨冈》狂想曲不仅在音乐上突出了吉卜赛民族独有的风韵,而且在结构上明朗地铺展着情节的转换。乐曲的情绪由诉说呼喊到狂歌野舞,听众可以从中领 略到吉卜赛民族四处游荡的生活情景。乐曲的引子是在G弦上演奏的,它是一段深沉的浓重粗犷和跌宕不宁的旋律,作者用音乐细致地描绘出了一个富有野性的吉卜 赛女性形象,演奏者需要掌握非常坚实的运弓技巧和多变的揉弦手段.方能展现出作品应有的个性。乐曲在钢琴的华彩乐段过渡之后进入舞蹈节奏,旋律由慢渐快, 层层迭进;弓法的变化和把位的转换,以及和弦、泛音、滚奏、拨弦等多种技法的运用使人眼花缭乱,但那固定的旋律线条却一直清晰地回响在耳边。乐曲在快速推 向**之后嘎然而止,人们屏住的呼吸似乎仍久久不能松缓。

拉威尔的《茨冈》和萨拉萨蒂的《吉卜赛之歌》在乐曲结构上有共同之处,但两首作品的旋律和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则有着明显的区别。《茨冈》的引子浓重粗犷, 《吉卜赛之歌》的引子委婉柔情。在音乐形象的个性突出方面和演奏技巧难度的展现上,《茨冈》似乎更能使听众感情激越,并显出其作品的分量。

除拉威尔的《茨冈》外,还有著名的巴托克《第一狂想曲》和《第二狂想曲》、弗格吉格罗夫的《保加利亚狂想曲》以及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钢琴曲改编) 等。这些乐曲鲜明的民族音调,丰富、完善的演奏技巧,浓重的地域色彩,都是作品得以流传和受人珍爱的根本原因所在。

克莱斯勒的《维也纳狂想曲》在一段精致华丽的引子之后出现了无比柔美动听的双音旋律,并在变奏中贯串始终,同那些冗长的大作相比,却别有典雅清新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