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式教研,夯实教研基础

因为底子薄弱,教师的全方位培训必不可少。通过“培训式教研”,加强学习和实践来培养教师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1、全员培训,整体推进。

几年来,坚持将园本培训与教师的教学实践和教学需求相结合,开展系列园本培训,做到“月月有重点、步步有提高、次次有成效”。以“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模式,聚焦集体教学,结合教科研专题,通过专家的专业把脉、园际间的交叉互动、园外带教机制等培训,让教师接触到最前沿的幼教信息与发展高度,无论是教师敬业精神的感染,还是教育教学技巧与方法的掌握,乃至自身的目标定位及自信心的回归等方面,都是一种强有力的推动与引领。

2、建立梯队,捆绑提高。

通过教学展示、课改讲座、带教徒弟、公开研究成果和实绩等形式,给骨干教师加压担子,从而带动教师整体水平的提升。如傅悦老师参与业务园长班培训学习,张秀娟老师参与李慰宜老师的整合艺术教育培训班的学习,樊莉老师参加区教研员陆磊老师的区角活动研讨小组,等等。经培训后成为本园的领军人物,以学科带教、班级带教、年级带教“三重带教制度”来带教园内半数以上的非专业新教师,定期以课堂研讨的形式进行展示汇报,幼儿园以反思跟进的方式进行监督考核,提高师徒结对的有效性,缩短新教师的适应周期,推动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

3、自主研修、专业提升。

我园5年内的非专业新教师成立“新苗研修组”,支持青年教师参加区级各类业务培训、参加各种比赛活动,鼓励她们参加研究小组、对外开放展示。园内搭建平台,开展集体教学活动的评优、教师技能技巧大比武、主题环境与区角活动、幼儿运动等观摩交流与互评。全园教师共同参与展示、交流、互评活动,采取人人是参赛者,又是评判者,在相互评比中既保证了评比的公正性,又能取长补短,帮助进步,有效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 跨组式教研,打造区域“精品角”

在学习性区角活动的创设过程中,各班区角活动呈现较大差异:有的班级内容多但不平衡,有的班级材料丰富但无序,有的班级孩子活动兴趣高但缺少规则等问题。呈现出有想法无章法的现象。我们采取跨年级组的教研方法, 建立以“跨组观摩——轮班介绍——即时研讨”的方法,时间为每月一次。由各班教师介绍自己的区域,然后展开随机教研,从多个角度采用与教师互相问答的方式进行研讨,发现成功的做法引发思考。在制度实施过程中,同时设立捕捉瞬间契机的插话点拨法、及时介入法、针对倾向性问题进行多重建议法等方法,通过现场的观察、判断直接、间接介入,针对某一班级幼儿的现场表现即时产生教研行为。我们还为教师开设讲座“如何设计主题下的整合性的区域活动”等一系列讲座,有效地推动了园本教研的实效。经过几年的研讨,我们积累成熟的学习性区角的案例,亮出了“精品角”,形成园本教研的一份有效资源。

◇ 跟进式教研,探索“一课多上”

为了提高教师集体教学能力,我们采取“跟进式教研”来开展 “一课多上”活动,建立了分层次的“一课多上”研课制度,通过“个体设计—互动对话—分析调整—现场观摩—形成规范课例’的环节,选择同一节集体教学活动,骨干教师先上“示范课”,再由3-5年的职初教师上“诊断课”,再由1-2年的新教师上“模拟课”。无论是骨干教师的示范课还是青年教师“模拟课” “诊断课”都是在骨干引领、同伴互助下学会由模仿到探究、由反思到重构,从而获得经验的积累,有效提高了各层面教师组织教学与听评课的能力。梯队式“一课多上”培训,充分发挥区教学能手、园骨干教师、带教教师的示范作用。一节有质量的示范课促使这一层面的教师勤于学习、乐于反思。

四、教研成效初显

◇课程探索出特色

根据地域的适宜性,切合实际,寻找优势创建特色,一定会给幼儿园的发展带来契机。用课题研究的方式可以更有成效地推进特色的形成,帮助教师实现自己的专业快速发展。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