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农村二级园园长课程领导力研究”中心组研讨交流材料

背景:马泾桥新村幼儿园临近宝钢厂区,地处城乡结合部,随着本地人往城区搬迁,本地孩子逐年减少。周围破旧的私房、低廉的房租吸引了众多外来务工人员,使我园农民工子女达到96%。加上周围环境与交通的不便,造成了教师的频繁流动。从5年前我人还未到这里,幼儿园中层力量已集中缺失,5年中,进来的新教师已有调离。为了给自己信心,我分析了点理由来鼓励自己。就大环境而言,一做不到待遇留人(教师都居住在城区,路途遥远,自家车上下班花费比人多),二做不到舒服清闲留人(原本起点底,要求又不能低),三是花了很多心思执着追求的情感留人根本抵不过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需求,四还剩下事业留人,但这又似乎是少数人的事。因此,我园的教师队伍中,辛苦培养出来的、在园满3年以上、不仅完成了新教师培训、还完成了结婚生子、到了能独立发挥作用的时候、已经由不得你的想法了,无论是合同到期还是不到期,下家联系好,一切手续自己办妥,只要给盖个章就OK。但这又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必须接受与面对由此而带来的教师队伍的变化和新教师培训工作的年复一年,轮回来过。目前,我园7个班级14名教师中,5年内新教师8名,其中,3年内教师4名,1年内非专业教师2名。纵然是这样的现状,不能改变“立足实际,谋求发展”的目标。下面着重介绍我们面对困境,致力于“转变中求发展 磨砺中促成长”,在园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性方面做出的不懈努力。

园本教研的质量决定着幼儿园的课程质量、教师发展与幼儿发展。近几年来,我园在“形成开放机制,让每一位教师获得发展”的园本教研理念指导下,积极投入了园本课程的实践和研究,经历了一段艰难的历程。

一、教研基础分析

由于我园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环境不佳,致使教师流动性大、缺乏目标与追求的现象占据主导地位。我们园本教研的基础可以说是“先天不足”,导致过去的教研形同虚设,以解决纠纷与琐事替代。这,自然让我园曾处于宝山区末流幼儿园。

近几年来,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以及我园领导班子的调整,我们转变观念、重视教研、落实教研。但教师队伍中,骨干力量的薄弱与60%以上非专业新教师的集中进园以及遗留下来的“顽疾”的存在,使我园的教研发展历经了“转变——磨砺——飞跃”的过程。

二、教研基调确立

针对我园实际,要想让教研有质量,逐步营造出每位教师敢说、敢问、敢实践的开放的教研氛围,我们确立了属于马幼的分步教研基调。

第一步:直面问题,建规范。

第二步:对症下药,练内功。

第三步:交流开放,促合力。

三、创新应用教研模式

确立了这样的教研基调,我们创新出了适合马幼的教研模式。

 ◇规范化教研,转变教研机制

1、机制保证。

建立了大、小教研组交叉运行模式,大教研重学习与交流,小教研重实践与研讨。注重教研的“真”与“实”,骨干教师直面差距,敢于剖析自己教学上的“旧疾”;新教师虚心求教,认清自身存在的“新痛”,设立了“四机制”进行保障。

“现场观摩”机制:确定园长和助理连续深入教研组对教研活动进行观摩,确保教研深度的有序推进及教研现场与交流的一致;

“理论引领”机制:要求教研组长对组内所研究的专题事先进行自我的学习和梳理,以便在与教师教研时心中已有总体的方向;

“阶段汇报”机制:要求教研组长学期末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与汇报,由年级教研组长领衔,就年级组的教研专题展示现场教研活动,

“组员评价”机制:从教研有效性的角度出发,给予组员对其认可度的评价。让教研组长从评价这一“镜子”中反思自己的教研行为,从而提高自身能力。

几年下来,逐步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教研氛围。教师从“怕”教研逐步到“爱“教研,对于教研活动的态度有了极大的转变。

2、组长例会制。

来到这所幼儿园,当时的情况迫使起用了园内剩余的所有成熟型教师担任骨干教师。为了提高新教研组长的领导力,依据我园的现实情况,我们建立了“教研组长例会制”。“例会”由园长、助理、各教研组长参加,通过交流、沟通发现自身年级组工作的成败,并及时的拾遗补漏完善工作,提升各自组内的教研水平。学期初,围绕园务计划,重温“保教计划评定的标准”,针对最薄弱的问题,确定本学期幼儿园的教研重点,并确定各组的教研重点与专题。期中,分析交流各年级组的运行情况,以及组长在落实中发现的若干问题,进一步确认随机教研这一方式的及时性与有效性,根据年级组内各项教育教学实践情况开展讨论,落实具体的调整措施。及时交流各年级组内小教研的开展情况,起到互通信息、共商问题的作用。期末,就各年级组针对小教研重点进行总结交流,梳理、提炼各组的研究重点、实施步骤、方法内容、特色亮点等。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