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渐渐长大的过程中,在我们对孩子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每个孩子其实也经历了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刻意地保持孩子这种独特性吗?这对孩子的成长到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如果这样做,父母会承受怎样的压力?这压力,会导致他们回到随大流的教育路上吗?请看看这几位家长的故事,也请有关专家发表自己的看法。

1、不上幼儿园,带孩子去旅行

何女士是一名自由职业者,对孩子的教育一直有自己独到的看法。眼见着别人家的同龄小孩都上了幼儿园,她却带着娃开始了游学生活。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何女士认为,大自然才是释放孩子天性的归属地,而幼稚园的生活对年龄太小的孩子反而是一种束缚。她认为此时由自己引导孩子,效果会比上幼儿园更好。不过,如果晚一年上幼儿园,意味着今后会晚一年入学,孩子步入社会也会比同龄人要迟一年。“从常规角度考虑,这的确是个问题。”何女士称,当时也有顾虑。“可是我家儿子本来就比同龄的小朋友心智发育晚一点,如果早上幼儿园,可能比较难适应。他8月底出生,又是男孩子,就算晚一年上学,往好里想,也可以在班上做个大哥哥吧!”

但孩子的外公外婆却觉得何女士带儿子玩得太多,不务正业,经常唠叨着要何女士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对此,何女士总是听着,也不拌嘴,但自己想着怎么做,还怎么做。经过近半年游学,何女士发现,儿子性格比以前开朗很多,不再害怕与人打交道。“话比以前多了很多,现在去幼儿园应该没有问题了。”

专家点评:把握好度,群体生活对孩子社交发展的影响是家长不可替代的

我觉得这要把握一个度,可以让孩子去游学,也要让孩子懂得与人交往相处。孩子始终还是要在孩童的群体里才能更好地学会与人相处。毕竟人这一生几乎大半时间都在与他人相处。而且学校老师的专业性,是家长不可比拟的。孩子最快乐舒适的成长方式,就应该把孩子当成是普通的孩子,在各个阶段做适合的事情。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