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4.怎样放得更大

一、教材简析:

在使用放大镜的过程中,学生都希望放大镜能把物体放大更多倍数,以便把物体看得更清楚。这也是在显微镜发明之前,人们的想法和一直努力追求的日标。但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直到17世纪,人们发现用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提高放大倍数,从而发明了显微镜,人们的这个目标才得以实现。

本课指导学生经历前人发明显微镜的过程,用两个放大镜自制一个显微镜,并尝试用自制的显微镜进行观察。

二、教学背景:

本课是在前几课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基础上,探究如何使物体放得更大?其实是引导学生经历人类探索发明显微镜的过程。在前几课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有很多学生也曾将两把放大镜重叠去观察物体,希望获得更大的图像,当时的这种行为是无意识的,是不知其所以然的。本课以学生的这种行为引入,让学生利用两把放大镜对比观察前两课上所观察过的物体,如味精、白糖晶体,如蚂蚁、蝴蝶等昆虫,这样,学生对两把放大镜组合后产生的效果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教学设计:

标 (一)科学概念:

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科学词汇:凸透镜 显微镜

(二)过程与方法:

1.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

2.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3.阅读课文中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

科学方法:实验探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2.认识到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使技术不断地改进,而技术的发展,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3.学习科学家对科学执著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核心价值观:激发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显微镜的发明,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

难点:调节两个放大镜之间的焦距。

教学准备 教 具 学 具 说明与提醒

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自制的显微镜,相关课件(如显微镜发展的历史等)。 1.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或现成的纸筒)、剪刀、胶水。

2.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手电筒或小镜子。 学具应有序地分两次出示。

教 学 流 程

激趣 自主探究 用自制显微 了解显微 课外

导入 自制显微镜 镜观察事物 镜发展史 延伸

活 动 过 程

基 础 设 计 个 性 设 计

一、导入

1.师:前几课在放大镜下我们看到了昆虫世界,观察了美丽的晶体,欣赏了肉眼看不到的物体细微之处,想不想把物体看得更精细?(课件激趣)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