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从感知觉方面看。正常儿童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视觉。研究证明,人所获得的信息有90%左右是通过视觉这一渠道。盲童由于丧失了感受外界信息的主要器官,对于光线、明暗阴影以及立体透视根本感受不到,所以他们常常借助听力来做更多的事。一般说来,盲童的听觉和正常儿童是一样的,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只是因为他们惯常使用听力来补偿视觉缺陷以适应生活,所以听力就愈发显得很敏锐。另外,盲童也经常用触觉和功能替代视觉。他们用手来摸索事物的形体、温度、软硬等,以此来认识事物的属性。有时他们用手触摸雕塑时,还伴有表情发生,这说明使用触觉确实能使他们引起一定的联想,从而来获取对物体形状的认识。正常儿童能区别1.97毫米左右的两点距离,而盲童却能区别1.02毫米左右的两点距离,这说明他们的触觉感受性是很高的。因此,有盲人用舌来纫针、用唇来读书也都成为可能的事实。而盲童用手来感受的错觉几乎与正常人用眼感受的错觉相对应。这就是说,盲童虽然丧失了视觉能力,但可能用听觉、触觉、味觉、第六感觉等来进行补偿。

再从注意力和记忆力方面看。正常儿童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注意力的稳定性常依赖于刺激物的特点。如果活动中出现了其它无关的新异刺激,他们的注意力就会随之转移,或是分散。而盲童用听觉获得信息,没有视觉上的干扰,就会格外专心注意,因此盲童的注意十分稳定。与此相适应的,他的记忆模仿力也很强。曾有一位盲人能记43年的日历,一位盲童听一个半小时的音乐后,可以基本复述。他们听觉记忆如此良好,也是与经常使用分不开的。

最后再看看盲童的语言和思维。他们一般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习语言的,所以他们的语言常常是有缺陷的,使用的词汇也是有限的。如,他们常把苍蝇和蜜蜂归为一类,把公共汽车说成门或扶手。由于他们缺少对事物的直观印象,就把事物说成一个名字,而不是一个概念。他们很少提问题,缺少回忆。但他们的逻辑思维比正常儿童发展得要快一些,这是因为他们常常推理的结果。如,“云彩在天上走,是用脚走”。这就是他们从“走”这个概念推理出来的。由于缺乏视觉表象,他们的推理常有错误。要纠正这些偏差,就要使他们在实践中获得大量感性认识,以提高言语与思维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