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能不被开发将终生遗憾

张杰说,比起在公立学校接受教育的孩子,尔威更加沉静。那是一种潜能被开发的坦然和一种气定神闲的大器,像是一个纹丝不乱的小知识分子。张杰曾仔细观察过他:小小年纪,吃饭时一点都不会浪费;在待人接物方面也很好,没有丝毫封闭感。

为教育好孩子,鲁西西几年前就辞去了工作,全身心投入到教育孩子中去:既是母亲,也是老师,还是朋友和同学。尔威一直很幸福,有一个自己的自修室,鲁西西会根据他的不同特点,疏导和引导他各方面的兴趣。

张杰也曾是教师,他说,大多数孩子的天分并没有被跟踪,就好像啤酒没有打开,麦子没有去磨。回想起自己的童年,张杰说他特别喜欢下棋。四五岁开始接触各种棋,但直到18岁才真正学围棋,第一次到中国棋院时觉得特别神圣。因为主课,音乐和体育等这些副课都耽搁了,不能够真正领略音乐的魅力,是一个终生的遗憾。鲁西西的教育不可复制

刘尔威的第一本小说是个长篇,叫《我是一只浣熊》,2005年就出版了,虽然没有做什么宣传,但还是引起了当地媒体的关注。鲁西西在做讲座时来了很多家长,他们都对她个性化教育方式很感兴趣,还有人现场测试刘尔威的英语水平。2006年,刘尔威把美国现代派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翻译成了中文,并试译了母亲的诗。去年,《我是一只浣熊》的版权卖给台湾书商。

张杰把鲁西西的教育称之为“通向幸福的教育”。他说,鲁西西之所以能这么自由地去锻造孩子,一是家庭条件很好,她能全身心地教育孩子;二是她的天性和素质能够让孩子全方面发展。因此,鲁西西的教育方式没有可比性,其他家庭也很难复制。

张杰说,他们母子俩实行的是互动教育,像是伙伴也像是玩伴,有一种默契,但又互相砥砺和批评。鲁西西经常带着孩子接触大自然,让孩子闭上眼睛去感受,感受大自然的音乐启迪。感受到一种神性,孩子就会自然而然地坐到钢琴旁感受琴韵。

鲁西西的教育手段很像是以柔克刚的太极拳。

[母亲语录]

我不是一个教育方面的专家,在很多方面,我没有发言权。我只是凭我作为一个14岁孩子的母亲,做了一个母亲应该做的事;15岁孩子的母亲应当怎样做,我还没有经验;20岁孩子的母亲,30岁成人的母亲应该怎样,我都没有经验。我还需要学习,学习做母亲。

诗人鲁西西新著《母亲札记》2006年12月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同时出版的还有她的儿子刘尔威两部充满个人独特想象力的长篇科幻小说《哈狄王子》和《时间陷阱》。刘尔威小学三年级就从公立学校退学,全由鲁西西自己教育,全书以诗的语言细致地讲述了作者15年的育子心路历程与育教切身体会。

鲁西西并不希望孩子受到过分关注,而被打乱生活。鲁西西母子俩的朋友、该书责任编辑张杰向记者详细解读了鲁西西到底是怎样寓教于乐的。

孩子的天赋可以引导出来

在孩子没有出生的时候,鲁西西就对孩子进行了胎教;孩子一岁时,她就教孩子识字、画画,并非那种涂鸦式的画画,而是有意识的引导(孩子后来在国际诗画大赛中得了奖);孩子四五岁时,她就将孩子带到华中师范大学拜师学国画。当时鲁西西在长江文艺杂志做编辑,之前她做了很多年老师,周围很多朋友希望她能将这种很自然而又科学的教育方式写出来。她觉得孩子太小,没有动这个心思。

张杰说,鲁西西开始确实并不想出书。为出书,张杰找了鲁西西好几次,希望她能将这本有意义的书写出来。他说动了鲁西西,又由鲁西西再去劝说刘尔威。

和郑渊洁的方式不尽相同

刘尔威上了两三年小学就退学了,由父母在家里引导学习。童话大王郑渊洁的孩子,也是退学后在自家学习,不同于别人的是,郑渊洁自己给孩子编了400万字的教材。都是童话式的教育,包括法制篇、创新篇等等,还有性教育篇,甚至还有金融篇。他的孩子很幸福,一般家长也做不到这点。他的孩子现在才20出头,已经是一个报社技术部的头头了。

鲁西西的方式和郑渊洁的有点不一样,她的教育里第一是有宗教的介入,第二是文学化的教育,“诗教”在她的教育里无处不在。张杰说,鲁西西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她时常会告诉孩子什么叫做仁慈和博爱。她写完一首诗后,经常会让孩子提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