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肛门和直肠畸形简介:

肛门和直肠畸形(malformation of anus and rectum of newborn)在新生儿期发病率为0.75‰,占消化道畸形的首位。男孩稍多见,有一定的家族关系。常以低位肠梗阻而就诊,严重影响患儿生命。

部位:臀部

科室:肛肠外科、小儿科

症状:直肠与肛门狭窄、肛门外括约肌断裂、肛门坠胀、直肠与肛门狭窄、肛门外括约肌断裂、肛门坠胀、肛门或肛管窄小、恶心与呕吐 耻骨直肠肌痉挛性肥大、肛门直肠畸形、肛内分泌物多、肛内轻微隐痛坠胀或不适感、结缔组织性外痔

检查项目:尿常规、血常规、尿常规、血常规、血清钙

相关疾病:神经性肠梗阻综合症、小儿胃肠道异物及异物性肠梗阻 小儿动力性肠梗阻、小儿粘连性肠梗阻、假性肠梗阻

引起新生儿肛门和直肠畸形原因:

一、发病原因

本症是正常胚胎发育期发生障碍的结果,胚胎发育障碍发生的时间越早,肛门直肠畸形的位置越高。引起发育障碍的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如受到一些不利因素(药物、机械、供血障碍等)均可发生畸形。与遗传因素也有关,有家族史者占1%。

在胚胎第3周末,后肠末端膨大,与前面的尿囊相交通,形成泄殖腔。泄殖腔的尾端被外胚层的一层上皮细胞膜所封闭,称为泄殖腔膜,与体外相隔。第4周位于泄殖腔与后肠间的中胚层皱襞形成并向尾侧生长,同时间充斥于泄殖腔两侧壁的内方增生形成皱襞向腔内生长,这些构成尿直肠隔,将泄殖腔分为前后两部分,前者形成泌尿**系统,后者发育为直肠。中间的空隙逐渐缩小,称泄殖腔管。于第7周末出现原始会阴,使泄殖膜的前部发育为尿**膜,后部发育为肛膜。在原肛处,隆起左右肛门结节,向腹部方向生长,围绕后肠末端,结节中央出现凹陷,以后演化成肛门。胚胎第8周肛管与后肠相通。

肛门直肠畸形大都在胚胎第7~8周时,尾部发育异常或受阻而形成。如肛膜及原肛未贯通,形成肛门闭锁。泄殖腔与原始会阴发育不全,形成各式泌尿**系与直肠间的瘘管。尾部发育缺陷除合并瘘管外,也可并发尿道狭窄、骶椎和骶神经缺损等。

二、发病机制

可分为4种类型(Ladd和Gross分类法)

1.肛门狭窄

直肠与肛门均完整,但有不同程度的肛门狭窄或肛门直肠交界处狭窄。

2.肛门膜式闭锁

肛门皮肤与直肠间未贯通,有膜状隔,为低位肛门闭锁。

3.肛门直肠发育不全

肛门处仅有一凹陷,直肠与肛门凹陷间有相当距离,为高位肛门闭锁。

4.直肠闭锁

肛门外形正常,有肛管,但肛管与直肠间有不同距离之间隔,较少见。

闭锁可以是单纯闭锁,也可合并各种瘘管,瘘管的发生率约为50%,尤以女孩多见。男孩可有直肠膀胱瘘、直肠尿道瘘及直肠会阴瘘3种,见图2。女孩可有直肠**瘘、直肠前庭瘘及直肠会阴瘘3种。

常合并其他畸形,发生率占30%~50%,且常为多发畸形。最常见者为泌尿**系畸形和消化道其他部位畸形。

国际分类法是根据骨盆倒立位侧位摄片,取耻骨联合至骶尾关节线,标记为P-C线(耻骨尾骨线),代表肛提肌平面,观察直肠盲端与P-C线的关系。直肠盲端越过P-C线者,为肛提肌下型(低位型),在P-C线以上者,为肛提肌上型(高位型);位于P-C线平面者,为肛提肌型(中间位型)。

新生儿肛门和直肠畸形有什么症状:

因类型较多,临床表现不一,出现症状时间也不同,大多数患儿无肛门,仔细检查会阴部,即可发现。主要表现为低位肠梗阻的症状。多数病例于出生后逐渐出现症状。肛门直肠闭锁者,出生后无胎粪排出,腹部逐渐膨胀,进食后呕吐,吐出物为奶,含胆汁和粪样物,症状进行性加重,并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可引起肠穿孔等合并症,1周内可死亡。肛门直肠狭窄和合并瘘管者可因瘘管的粗细及位置不同,临床表现有很大差异。一般男孩无肛合并直肠后尿道瘘者,瘘管多较细,肠梗阻症状多较明显,并可出现尿中带胎粪或气体等症状,在尿道口、尿布上沾染极少量胎粪。肛门处无孔道,多能早期被发现而就诊。

如未得到及时诊治,可反复发生尿道炎。肛门直肠狭窄和女孩合并低位直肠**瘘者,瘘管多较粗大,可通过瘘管排便,肠梗阻症状多不明显,常在数月后因添加辅食,大便变稠厚,才出现肠梗阻症状。由于经常排便不畅,粪便积聚在结肠内可形成坚硬的粪石,或继发巨结肠,多数影响生长发育,也可引起**炎或上行感染。检查肛门,常见臀部平圆,臀沟变浅,肛门处无孔或仅有一痕迹。低位畸形者,指诊可触及直肠盲端的膨胀感。

新生儿肛门和直肠畸形诊断:

根据肛门外形,合并瘘管,初步诊断不困难,但确定畸形类型需进一步检查。

1.临床检查

生后会阴部无肛门或仅有一痕迹,无胎粪排出,诊断即可确定。肛门皮肤与直肠间有膜状隔,患儿哭闹或腹压增加时,可见肛门处向外膨出,有时并可透过皮肤看到贮积的胎粪。如直肠盲端与皮肤间有一定距离,可将指尖放在肛门痕迹部位,当小儿哭闹时,若手指有冲击感,说明距离较近,否则多为高位闭锁。合并会阴或**瘘者,可用探针探入瘘管,将顶端转向肛门侧,以手指在肛门处触摸,若能触及探针,可估计其间距离(也可采用穿刺抽吸法,测量抽出胎粪时针尖进入的深度,以判断盲端与皮肤的距离)。会阴和前庭瘘体检时可看到,并可测定瘘口的大小。如胎粪自处女膜内排出,则为**瘘。直肠膀胱瘘和直肠尿道瘘,尿内有粪便即可确诊。

2.X线检查

常用的方法为倒置拍侧位片法,须于生后24h检查,因吞咽的空气约20h才能达到直肠盲端,否则易将盲端估计过高。直肠盲端位于P-C线上方者为高位型,下方者为低位型,在P-C线下,但仍在M线(坐骨结节上2/3和下1/3交接点与P-C线平行的线)上方者,为中间位型。

鉴别:

和其他病因引起的肠梗阻相鉴别,通过临床特点和辅助检查确诊。

新生儿肛门和直肠畸形有哪些并发症:

发生低位性肠梗阻,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严重影响患儿生命。常合并瘘管形成,据统计,新生儿男性除会阴瘘外以直肠尿道瘘为多见,而女性除会阴瘘外直肠舟状窝瘘为主。无肛未伴瘘管形成发生率仅占整个病例5%左右。

新生儿肛门和直肠畸形治疗:

西医治疗

生后一般情况良好,就诊时间多在生后5天之内。高位肛门直肠闭锁,合并有瘘管,多较细小,不能维持通畅排便者,应在新生儿期尽早行根治手术。低位或中间位闭锁、合并瘘管常较粗大,生后可通畅排便者,可延迟至婴儿期手术。先天性狭窄,可用探子扩张,须持续1年,如为膜状闭锁,切开隔膜再扩张。肛门部皮肤与直肠盲端距离2cm以内,经会阴行肛门成形术,术后继续扩肛。肛门皮肤与直肠盲端距离2cm以上,以及合并膀胱或尿道直肠瘘,可先暂时作结肠造瘘或一期会阴肛门成形术,术后也须扩肛,防止瘢痕狭窄。肛门正常,直肠闭锁则须开腹手术。

新生儿肛门和直肠畸形预防:

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应作好遗传学咨询工作,作好孕期的各项保健工作。预防措施参照出生缺陷性疾病,预防应从孕前贯穿至产前

婚前体检在预防出生缺陷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作用大小取决于检查项目和内容,主要包括血清学检查(如乙肝病毒、梅毒螺旋体、艾滋病病毒)、**系统检查(如筛查宫颈炎症)、普通体检(如血压、心电图)以及询问疾病家族史、个人既往病史等,做好遗传病咨询工作。

孕妇尽可能避免危害因素,包括远离烟雾、酒精、药物、辐射、农药、噪音、挥发性有害气体、有毒有害重金属等。在妊娠期产前保健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系统的出生缺陷筛查,包括定期的超声检查、血清学筛查等,必要时还要进行染色体检查。

一旦出现异常结果,需要明确是否要终止妊娠;胎儿在宫内的安危;出生后是否存在后遗症,是否可治疗,预后如何等等。采取切实可行的诊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