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秦、楚、齐、赵、韩、魏、燕七国争雄。到后来,秦国逐渐强大,成为七国中势力最大的一国,常常主动挑起战争,威胁其它六国。当时,有一个叫苏秦的人,便游说六国,用“合纵”的计策,联合起来抗御秦国。六国的国君采纳了他的策略,联合了起来,并请苏秦当了“合纵长”。这样一来,六国之间互相协助、互相支援,使得强大的秦国不敢贸然发动进攻。

这时,有个名叫张仪的魏国人跑到秦国,针对苏秦的“合纵”,向秦王提出“连横”的主张。被秦王请为宰相。

张仪为了实现其“连横”的计策,跑到了魏国,对魏王说:“魏国土地不足千里,人口不到三十万,国内交通不算发达。而且处于楚、韩、赵、齐四国之间。不管与这四国中哪一国关系搞不好,都会遭到进攻。与他们联合,必然导致国家四分五裂。”

接着,张仪又分析了苏秦的“合纵”不能持久,劝说魏王和秦国结成联盟,以免遭到亡国的危险。最后,终于说服了魏王。张仪凭着他的一张嘴,一个国家一个国家地游说,终于破坏了六国的联盟,达到了各个击破的目的。

后来,人们便把“四分五裂”作为成语,形容主张不一致,行动不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