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32个月的小宝宝们是什么样的呢?

最让我省心的是,禾禾、木木已能很好地控制大、小便了。不知从哪一天开始,还缠着大人主动要求“上厕所”。这时候,他们会要求大人们远离,小嘴还嚷嚷着:“我这个拉把把,臭!”已经建立了最初的羞耻心。如果衣服和裤子上不小心溅湿了,他们就会表示出强烈的不满。有时还需要大人帮忙擦屁股,提裤子也不大利索,但很喜欢亲自放水冲洗坐便器。

在生活自理方面,刷牙、洗手已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早晚要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从外面玩耍后进门第一件事也是洗手。禾禾、木木还很想自己脱裤、脱袜、穿衣服。不过,目前的动作技能是,扣纽扣还不熟练,经常扣得七上八下;鞋子和袜子已基本会穿,但有时把鞋子的左右弄颠倒了;偶尔会自己洗脚,但常常溅得满地是水。最喜欢用抹布擦桌子,用餐具洗刷杯子,往鞋柜里安排鞋子,往挂钩上悬挂物品,以及分果果、帮助妈妈择豆角等。

由于动作比较慢,母亲怕着凉就老想帮忙,可禾禾、木木就是不肯,非要“我自己”、“我自己”不可。不仅如此,禾禾、木木还特别喜欢家务劳动。只要一看到我拿起笤帚、拖把、抹布,就会主动跑过来帮忙。虽然他们把地板擦得像花猫的脸、把家具弄得比原来还脏,但我总是嘱咐母亲放手让他们去做。因为从小爱劳动的宝宝,才是最懂事的宝宝。

不仅如此,禾禾、木木对各种物体发出的声音都感兴趣,也非常敏感,会自动地研究声音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出声。他们还喜欢根据自己的兴趣随意搭配色彩,比如穿衣服、折纸、拼插和简单组装等。

有一次,他们偶然发现用手摸水管的时候是凉的,就问为什么会凉;我说,因为水管是导体,把手上的温度传走了,所以是凉的。好玩的是,禾禾、木木又忙不迭地摸起了木头、布料、塑料、玻璃、不锈钢等,一一询问“这是什么”。

很快,禾禾、木木学会了“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又掌握了物体的三种基本形态“固体”、“液体”和“气体”;还懂得了“溶解”和“凝结”等专业术语。

更不可思议的是,禾禾、木木不厌其烦地要求讲《黑猫警长》的故事、听“一、二、三、四歌”的CD。家里已经有了几套不同版本的书和光盘,可在书店里遇到新的还是要买。一段时间内,我简直烦得要命,不明白他们为什么喜欢每天听相同的故事、唱同一支歌谣、玩同一种游戏。或许,这正是32个月宝宝们的天性吧,他们似乎比成人更专注于眼前的东西。

狭小的家庭空间已经很难满足学习的欲望,禾禾、木木迫不及待地想走出家门,像小英雄一样到外面的世界进行探索。在他们的嘴里常常听到这样的话语:“我、不、怕!”而他们最喜欢去的是公园、广场、展览馆、书店等。在那里,他们可以到接触各种各样的事物,见识各种各样的人。我注意到,他们的眼睛简直不够使唤,他们的心灵在轻舞飞扬着……

从现在开始,我有意识地教禾禾、木木掌握家人姓名及电话,告诉他们有关“时间”和“方向”的基本概念。当然啦,他们经常错误地使用“昨天”、“今天”和“明天”,甚至“东”、“南”、“西”、“北”地乱说一气。无论如何,我觉得早期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教会宝宝们如何“生存”。

我还动手制作了一些字卡,上面写着禾禾、木木平时最喜欢的东西,诸如:“警察”、“手枪”、“炮弹”、“阅兵”、“黑猫”、“搬仓鼠”、“仪仗队”、“小鸟”等,并且主张“无图识字”。我还在给他们阅读法布尔《昆虫记》(绘图本)的时候,有意识地用手去指认某些字形。经过实践,发现这比按部就班地去教认字效果要好得多。

(一)

最近,在本院的一楼租了套单元房。大约四十多平米,足可以布置一间漂亮的书房了。这样一来,我就有了个相对安静的工作环境,可以“工作”和“育儿”兼顾,“职业女性”和“家庭妇女”相提并论了。

屋外是个半开放的小院。有围墙,有葡萄架,有丝瓜藤。所以,我们是连外面的阳光也一并租下了!

每天上午十点半左右,保姆将禾禾、木木带过来,恰好我也需要休息和调整一下了。于是,跟宝宝们一块看看花草,逗逗鹦鹉,骑骑车子,打打水枪,踢踢皮球,你追我赶,好不开心……哦,人间最宝贵的事情,莫过于“守望童心”啦!

禾禾、木木最喜欢泥土、沙子和小石子了。那是二楼装修房子剩下的。保姆于是征求我的意见,能不能让他们玩沙子呢?

我告诉她,当然能玩啦!而且一定要尽情地、毫无拘束地去玩沙子!孙瑞雪说过,要让儿童完全自由地听从内心的驱动去做他的事嘛。

为了预防细菌和病毒感染,我先让保姆留意了一下沙质,捡出其中的尖锐物品,又将好一点儿的沙子和小石头洗净、晒干,最后用大小不同的两、三个塑料盆将其分别收起来,就放在一楼的角落里。

尽管这样,某些病菌还是可以通过沙子进行传播,比如像猫啊狗啊的粪便。孩子接触了被污染过的沙子,会传染上蛔虫或是弓形体病菌。所以,预防是十分必要的。此外,还必须制定一些规则。诸如不许漫天扬沙、不许用手揉眼睛、不许把手指放在嘴里、玩后一定要洗手等等。

小勺子、小铲子、小耙子、小喷壶;

小水桶、小碗儿、小瓶子、小盖子;

印脚印、做馒头、盖房子、建桥梁;

挖一挖、埋一埋、捧一捧、堆一堆。

……

怪不得蒙台梭利在《影响一生的教育法》中说,玩水、玩沙是宝宝们的天性,是一种“感知运动游戏”,既可以锻炼感知觉能力,锻炼了小手的精确性,又能够从中挥发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让孩子们在自由的游戏中获得无限的乐趣呢!

有一次,木木认真地挖沙子。挖着挖着,突然用铲子挖出了一枚五角钢嘣来。木木当即惊讶地大叫了一声。

我过去一看,也跟着惊喜地叫了一声,对这种意外的发现表示赞叹。

禾禾跑过来,将这枚黄灿灿的“金币”小心翼翼地拿在手里,谁都不许乱碰。

木木大叫着:“这是我的,不是大哥哥的!”这句“大哥哥”说得是那样好听,好像在炒豆子一样。

我趁机告诉他们:“这是在沙场发现的,不是我们自己的东西。”

“我的,就是我的!”木木耍赖了。

禾禾也在一边帮腔:“妈妈,你给木木一个钱吧!”

为了更形象地说明这个问题,我又加了一句:“小鼹鼠的妈妈不是告诉小鼹鼠,‘孩子,不是我们的东西可不能随便拿’么?”

听了我的话,小家伙眨巴着眼睛,好像在认真地思考什么。

然后,我带着禾禾、木木走过去,把这枚美丽的“金币”交给了管理员阿姨……

我先后购买了一整套的《三百六十五夜》、《中国古代神话和传说》、《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董浩叔叔讲故事》、《孙敬修讲故事》等CD让禾禾、木木听。虽然这里边可能只有一、两个故事受到欢迎,但我还是觉得很值,因为其余那些说不定哪天就突然派上用场了。

而在选择动画片和书籍的时候,我非常认真和审慎。一方面,有些经典的东西由于年代古老,容易带来某些违背现代社会价值原则的负面效应,也容易诱导私欲膨胀或者暴力侵害,不太适合做启蒙读物。

比如:禾禾、木木看了《小红帽》之后,就学会了一句话:“‘咔嚓咔嚓’地把肚皮剪开”,并且广泛利用。其它如《白雪公主》、《皇帝的新装》等,似乎也不太符合他们的月龄。

虽然“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幼儿不理解作家背后的故事,因而也不可能对书中的情节做出审美判断,反而会弄巧成拙,影响心灵的成长。所以,我从不灌输诸如“继母”、“恶皇后”、“巫师”和“狼外婆”的形象。

当然啦,有些中国传统读物也是需要被扬弃的。比如:“嫦娥奔月”、“牛郎织女”、“聚宝盆”、“金斧头”、“长发妹”等。因为有些东西容易让宝宝们滋生悲剧心理,有些东西会让他们对现代社会无所适从,有些东西则会让他们产生精神上的幻灭感。

我最喜欢的是,那些有生命质感的、更多“自然人”力量的、审美的而非功利性的作品。在陪读的过程中,我特别注重从中发掘禾禾、木木的智慧和幽默感,以及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比如《小蝌蚪找妈妈》、《鲤鱼跳龙门》、《小壁虎找尾巴》、《猴子捞月亮》、《猴子和鳄鱼》、《小熊掰玉米》等,都是禾禾、木木特别喜欢的。

再者,没必要挑选大量动物类的歌曲或童谣,比如“小公鸡”、“小鸭子”、“小松鼠”之类,因为有些东西完全是编者或出版社拼凑起来的。我个人喜欢那些起点比较高,且有一定文化品味的启蒙读物,因为这些东西会在宝宝们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说”,同样是语言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有一本译作《神奇的动物故事》。里边有只大灰狼想吃兔子肉,可机智的小白兔却劝它改吃胡萝卜,并且亲自教它种植、栽培、浇水等(《吃胡萝卜的狼》);小老鼠非要去骚扰大灰猫,老鼠妈妈以身试胆,告诉小老鼠千万不要“以卵击石”的道理(《胆大的小老鼠》);狐狸抓到了小野猪、小白兔、大母鸡,却因为听信它们的话而让其溜掉(《傻狐狸》),还有《挤汽水的奶牛》、《下方鸡蛋的母鸡》等。我觉得这些故事更符合人类自然发展的天性,显得更有人情味儿。每次讲完后我就提问几个小问题,让他们逐一回答。禾禾、木木的兴致可高啦!

在持续不断的训练下,禾禾、木木25个月就喜欢看书。通过大量的“阅读训练”和启蒙教育,目前禾禾、木木的词汇量比较丰富,整天说个没完没了,口语和书面语同时发展起来,甚至带有什么连词、介词、副词……呵,真令我这个当妈的刮目相看!

(二)

在眼下这个消费时代,超市是个“大学堂”,可不要小瞧呀!

从今年春天起,我开始带禾禾、木木到超市去了。目的当然是为了认识许多商品,同时教会他们怎样选择、购物、付款。一开始,禾禾、木木像在自己家里一样,看见新鲜的、喜欢的东西就用小手儿去摸,要不然就毫无顾忌地拿起来,然后随便放到别的地方去。

由于禾禾、木木生性不喜欢受到约束,不能像其他小孩儿那样放进购物车里推着走,我和家人不得不严加看管、随时随地大声吆喝着。特别是遇到易碎品柜台,干脆将其抱起来绕道而行。

这样,每次带禾禾、木木去超市,我都觉得特别累。当然,在人少和安全的地方,可以适当放手,目的是锻炼宝宝们的胆量(我一般选择上午超市刚开门或人少的时候去);有时还会适当地拉开些距离,然后呼唤禾禾、木木的名字,问几句“爸爸呢”、“妈妈呢”,提醒他们注意别丢了自己。

我记得美国有一部系列片“小鬼当家”,写的就是父母外出旅游,儿童独自在家,遭遇坏人入室盗窃的故事。据说国外还有专门的模拟场所,比如超市、银行、邮局、机场、学校、宾馆、酒店等,用以训练孩子们独立生活的能力。我特别佩服那些机智勇敢的小家伙们,他们临场作战的能力甚至连某些成人都比不上。

我始终认为,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必要的物质上的满足是很必要的。那么,带禾禾、木木到超市来,当然也是为了满足一定的“物欲需求”,这跟满足宝宝们的生理需求(吃、喝、拉、撒、睡)是同步进行的。为了从小培养其“财富基因”,就像犹太人教育子女一样,我还要求老公跟禾禾、木木玩“银行业务”之类的游戏(这是他的长项)。宝宝们可喜欢啦!

带禾禾、木木去超市的次数多了,我还发现,他们不再盲目地喜欢某样东西,而是学会了提问:“妈妈,这是什么?”“妈妈,那个白色的是干什么用的?”……有时我听不明白,他们就仔细地进行描述。

而当我鼓动禾禾、木木去买某样东西,他们还会反过来“教育”我:“妈妈,我们家已经有了(你)还买?”而这,是仅仅两岁零三个月宝宝们说出的话呀,简直不可思议!

之后,我欣喜地发现,禾禾、木木不再拿到某样东西就急着打开吃或玩了,而是像个小大人般一本正经地告诉我:“妈妈,我们去交钱吧!”

(三)

两岁半之后,禾禾、木木进入了第二个“心理反抗期”。

有一天下午,禾禾起床后,冲着我说道:“我醒了还要摸妈妈奶!”

我吃了一惊。一想,临睡前他要摸奶,被我拒绝了。没想到他睡醒了还记着这件事,开始反抗我啦!

于是,我温柔地说道:“那好吧。可我们不是说好了吗?只能在晚上睡觉前摸妈妈奶吗,你怎么又变啦?”

“不行,我睡醒了还要摸妈奶!”禾禾坚持己见。

我拗不过他,只好转移话题:“你看,木木不是不摸妈妈奶么?”

“不行,我醒了还要摸妈奶!”禾禾继续大声嚷嚷着。

我叹口气,又一次小心翼翼地说:“那,你打算摸几下呢?”

这回禾禾愣了,好像不明白我在跟他做什么新的“游戏”。

一看这法子奏效,我就接着说:“是呀,你想摸妈妈奶,但是得先说出摸几下来!”

禾禾想了想,回答:“一大把!”

这可把我难住了。“一大把”怎么个摸法儿呀?

“这样吧,我们来变魔术,‘一、二、三’,不摸啦!看谁变得快,好不好?”我急中生智。

话已至此,禾禾似乎早忘了事情的前因后果,还以为我真的要变魔术呢。一场不必要的“论战”在无形中化解了。

类似的小问题在生活中经常发生,但是大人们如果在关键期引导不当,很可能会失去宝宝们的信任和爱,加重他们的逆反心理。这时候,“一、二、三,停”的游戏可以“移花接木”一下。

还有一次,木木任性得不得了,吃冰糖葫芦的时候非自己拿着不可。

母亲怕串糖葫芦的木棍儿扎了他的小嘴儿,就让我去掉木棍儿,光把糖葫芦放在小碗儿里给宝宝们吃。

禾禾倒没什么。木木却不干了,闹腾着非要把木棍儿捡回来。

我把木棍儿还给木木。他还是不干,非要再把糖葫芦一个个儿串起来。等再串好的时候,已经有些滑溜,从一边的头儿上送不进嘴里了。

木木大哭。

我一生气,干脆把碗里的糖葫芦全部吃光。让他再哭!

母亲骂了我一句:“跟孩子一样!”

见身边有人支持,木木自然哭闹个不休。不一会儿就鼻涕一把、泪一把的,还吐到了床单上、衣服上和母亲的胳膊上。

我一看情况不妙,就想把木木接过来,让母亲去换衣服。

谁知母亲一把甩开我的手,好像担心我会惩罚木木一样。

木木还在哭哭啼啼:“我还吃糖葫芦,妈妈给我吐出来!妈妈给我吐出来!!”

我又好气又好笑,干脆想了个办法,对木木说:“好吧,你等着,我给你买糖葫芦去!”然后,抱起禾禾夺门而出。

其实,我心里也不太清楚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但有一点儿我分辨得清,那就是,木木对自己的行为控制不住了,我必须借助外力来帮助他,而离开现场恐怕是最好的办法,因为它有助于缓解孩子的情绪,让他冷静下来。

我抱着禾禾伫立在二楼的楼道里,从窗口往外看雨。

过了一会儿,果然听见木木在四楼楼道里念叨着:“妈妈和哥哥哪儿去呢?”

他不哭了!

接着,我又听到了母亲的声音:“你非要吃糖葫芦,妈妈抱着哥哥去给你买了!”

再后来,我清清楚楚地听见木木说了一句:“我不吃糖葫芦了!”

母亲教给他:“那你快叫呀!

木木听话地喊道:“妈妈和哥哥快回来吧,木木不吃糖葫芦啦!”

我心下一喜,“阴谋”得逞啦!

等我们转回家门,木木早就“多云转晴”了,跟禾禾亲密地在一起玩耍,好像刚才没发生什么事情一样。

我这才跟家人讲,国外有科学研究表明:宝宝的反抗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项优秀的心理品质,只要反抗得有理有据就行。孩子需要被保护,但“保护”应是积极的,而不该是消极的。所以,绝不能用限制和代替来扼杀孩子的探索精神,否则会得不偿失的。所以,对于任性的宝宝而言,适当地进行“冷处理”是非常奏效的。

进入“心理反抗期”之后,除了发脾气、摔东西、骂人之外,禾禾、木木还学会了想像性说谎。

比如,我要阻止禾禾、木木做某件事情,却常常遭到抵制,理由还十分充足呢:“你看,黑猫警长不是乱扔东西吗?”、“你看,警察叔叔不是不穿马甲吗?”、“你看,小鼹鼠不是多吃冰糖吗?”“昨天,姥姥不是让我们玩水么?”……天知道他们怎么发明了那么多“你看”和“昨天”!

每当这时候,我都哭笑不得,只得耐下性子跟“智慧宝宝们”过招:“你看,黑猫警长哪儿有乱扔东西?黑猫警长还要把乱扔东西的小动物抓起来呢”、“你看,天气凉了,警察叔叔也得穿上马甲呀,要不然冻感冒了还得去打针输液”、“你看,小鼹鼠吃糖多了牙坏掉,猴医生正准备给它拔牙呢。”“昨天玩的是温水,今天关了电热器,怎么能玩冷水呢?”……

明明理屈词穷了,禾禾、木木还要再次反抗,一句“你走吧”说得那么简单,还骂我是“小偷”、“臭坏蛋”,打算“开枪把妈妈打死”哪。

国外的心理学家专门做过试验,结果表明,孩子在2.5—3岁时就会讲十分完整的谎言了。原因是,幼儿经常混淆现实与幻想,故而在说谎时相信或希望自己的谎言是真实的;另一方面,当孩子有意识地说谎时,就标志着他已经理解真与假的区别,拥有了想像力,开始尝试以自己的理解方式与周围的世界打交道了。

在我的理解中,“黑猫警长”、“小鼹鼠”、“猴医生”、“警察”等都是禾禾、木木平时喜欢的,所以他们创造性地发挥了自己的思维,才编出了这样的谎言来应对我的管制。

对于这样的行为,我应该表示高兴才对。但高兴不等于就可以迁就他们了,所以我需要弄清楚说谎的动机何在,是因为分不清事实与想像呢,是想逃避某件事情呢,还是仅仅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

最重要的一点,我要想方设法告诉禾禾、木木,说谎是没有必要的。所以,我通常会抓住机会,告诉他们:“你们又不是黑猫警长,不是小鼹鼠,更不是警察叔叔!”

“‘身教重于言教’嘛!”我解释道,“这时候,我们做大人的可不能顺着禾禾、木木的思维去胡乱编造,更不要逼迫认错。而应该明白地、坦诚地指出他们的错误,不拐弯抹角。这样,才能起到在今后制止说谎的作用。”

(四)

众所周知,小鹅出生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有明显的认母行为,它们追随第一次见到的活动物体,并把它认作自己的“母亲”;如果在小鹅出生的二十小时以内接触不到活动物体,一、二天后,它们的这种本能便丧失了。奥地利动物心理学家洛伦兹把这种无需强化的、在一定时期容易形成的反应称为“印刻”印象,发生的时期叫做“发展关键期”。洛伦兹因为“关键期”理论的提出和研究,荣获了诺贝尔奖。

具体来讲,一个人第一个敏感期是秩序敏感期(0—3岁);第二个是运动敏感期(1—4岁);第三个是语言敏感期(0—3岁);第四个是一种对细小事物的敏感期(1岁);第五个是社会生活礼仪的敏感期(2岁半开始);第六个是感官敏感期,也就是视觉、触觉、嗅觉、味觉、听觉这五个感觉器官的敏感期(0—5岁);还有一个数学敏感期(4岁开始);另外则是艺术敏感期(4岁开始)……

日本早期潜能教育权威井深大则认为,早期教育最关键的时段如下:出生后六个月是婴儿学习咀嚼和喂食物的关键时段;出生后九个月至一岁是分辨多少、大小的开始;两、三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第一个关键年龄;两岁半至三岁半是教孩子做到有规矩的关键年龄,应使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遵守作息制度的习惯;四岁以前是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年龄;四至五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时期;五岁左右是掌握数学概念的关键年龄,也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时期;五至六岁是掌握语言词汇能力的关键时期。

作为一个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作为两个幼儿的家长,我一直关注并探求着有关早期教育观念的科学性。比如,孩子怎样通过模仿和节律学习?为何创造性游戏如此重要?为什么滋养孩子的感官非常重要?……

我觉得,三岁前儿童在发育的方向和速度上主要取决于天天带他的人怎么做、做了些什么。所以,一定要遵循孩子的发育规律、掌握孩子的发育特点。带养人必须具有爱心、耐心和恒心,才能使婴幼儿处于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而不能一劳永逸,更不能一曝十寒。

举个例子吧。木木最初建立“秩序感”,据我的观察,是从一件小事开始的:清晨,木木好比一只早起的小鸟,总是率先飞到禾禾的屋里探听虚实。突然有一天,他发现禾禾的床上多了一个小被子,是他屋里的东西。于是,他摇了摇头,自言自语地说:“不对,不对。”然后,他把这被子拿走了。

充足的时间和适当的空间,常常成为发展幼儿想像力和创造性的条件。然而,周围环境的变化,会让幼儿感觉中认定的身边的秩序被破坏;而当自己觉得舒服的秩序一旦变成了不舒服的秩序时,幼儿便会表现出极大的反感来,乃至无缘无故地啼哭、食欲不振或者发烧生病。

于是,同样敏感的我及时地抓住机会,从超市里买了套杯和积木,开始教他们拼接各种图形。尽管此后很长一段时间,禾禾、木木最大的乐趣还是停留在将积木搭高的程度上,但我仍然坚持不懈地把“管道”、“齿轮”、“螺丝”、“锯子”、“剪刀”等工具提供出来。很快,禾禾开始琢磨这些小玩意儿了。

有一天晚上,禾禾说什么也不睡觉,我劝说无效,只好奉陪。过了一会儿,我发现他将床上的大小枕头、软枕都按顺序搬到一起,自己像只快乐的小鸟一样,正在上面跳来跳去呢。于是,我问道:“宝贝,你在干什么?”“妈妈,我在走楼梯呢。”禾禾喜滋滋地告诉我。我一看,可不是吗?他用枕头代替积木,刚刚完成一项杰出的工程呢。后来,禾禾还邀请我一块儿踩枕头玩呢。

再比如“乘坐电梯”的游戏。有一次带宝宝们去商场,上楼的时候坐了扶梯,下楼时坐了直梯。回到家后,禾禾、木木自发地编了这个游戏。一左一右分别坐在我的大腿上,然后让我把双脚合拢。两个小人儿假装摁一个按钮儿,电梯开了,“1、2、3、4、5……”关于数字的概念就这样形成了,典型的“寓教于乐”。

最近,我和老公经常在禾禾、木木面前表演“玩球”的游戏,目的是培养宝宝们的“运动敏感”。我先后采用了“滚球”、“反弹接球”、“抛接球”、“单手拍球”、“双手交替拍球”、“双手拍两只球”等几种不同的花样儿。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木木的反应能力明显增强,常常主动地招呼我:“妈妈,接球!”

话又说回来,孩子越大越不好教育;只有不断地融入到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文化中,产生碰撞、产生交叉,才是一种乐趣、一种成长。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其实,每个孩子都是最棒的小宝宝,完美无暇、没有缺点!

(六)

最近看了一份美国的“卫生局长报告”,该报告是作为大众传播研究的里程碑来进行考察的(《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希伦•A•洛厄里、梅尔文•L•德弗勒著)。

本来,我是为一门新的专业选修课“大众传播研究”寻找资料。不料,书中“电视和社会行为”一节内容,竟让我对于早期教育产生了新的想法。

比如,书中强调了电视暴力对于儿童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它暗示电视对儿童‘做了什么’。其含义是,电视是施动者,儿童是受动者。看上去儿童显得相对被动,而电视却相对主动;孩子们只是坐在那儿的受害者,电视腐蚀着他们。”

哎呀呀大事不好,原来我自己带孩子也有缺憾,禾禾、木木从几个月起就迷上看电视了!

该调查报告表明:一个儿童可以通过观察与模仿,来学会一种暴力或攻击行为的新形式。比如,在看了一场电视拳击赛后,一个儿童可能表现出攻击行为的增加——其中一些是模仿的结果,另一些则是煽动的结果。

调查还表明,儿童在2—3岁左右便经常看电视。有数据表明,幼儿园的男孩平均一周的收视时间是34.55小时,女孩为32.44小时,这相当于儿童除睡眠以外总时间的1/3。因此,儿童在入学前早已成为有目标的观众了,他们有固定的收视时间和最喜欢的节目。在儿童入学后,节目偏爱上的性别差异就变得明显起来了。比如,男孩儿对暴力节目显出了偏爱。

通常来说,来自于较高社会经济地位的儿童和那些智商较高的儿童比其他同龄人观看的暴力节目更少。但这可能并不是他们自己的选择,而更可能是由于其父母限制了他们的节目选择。但对大多数儿童而言,几乎没有家长对看电视进行控制。实际上,无论母亲们说什么,基本上是“对牛弹琴”,多数儿童总归是按照自己的意愿看电视。更有趣的是,在暴力节目的收视上往往是儿童影响父母,而不是父母影响儿童。

综上所述:对某些儿童而言,在某些条件下,某些电视节目是有害的;在同样条件下对另一些儿童,或同样的儿童在另一些情况下,这些电视节目也许就是有益的。对大多数儿童而言,在大多数条件下,大多数电视节目可能既不是有害的,也不是特别有益的。

这也许是最为平和的一种结论吧。说真的,男孩子自有其天性,有时很难去强迫或改变什么。正如我们无法阻止禾禾、木木喜欢看《黑猫警长》一样。说也奇怪,他们简直把黑猫警长当成“偶像”了——不仅在日常游戏中模仿它的举动和言行,甚至连那个黑脸家伙穿什么衣服、鞋子、袜子都要百分百地模仿和崇拜。为此,光是各式漂亮的小黑袜儿,我就给他们买了一打。

施拉姆等人在《儿童生活中的电视》一书中强调:“孩子们使用电视,既满足幻想的需要,也满足现实的需要。”“电视使儿童得到满足的,主要是虚幻的需要,而非现实的需要。”“为什么聪明的孩子不再频繁地看电视?因为电视不再对这些孩子构成挑战。”研究还表明,“父母文化程度高的孩子,在他们父母的表率作用下,比其他孩子更少看电视;而工人阶层的孩子则可能看得更多。”

这下,我更担心禾禾、木木由对“黑猫警长”的偏爱,导致将来对客观世界认识不清或者模棱两可。一句话,我怕他们不清楚“人”是个什么东西,而把自己当成“一只猫”看待!

我的理解是,当儿童产生感觉的时候,我们应该同时把概念放进去,而不是“虚化”这种概念。进而言之,在培养儿童想像力的时候,应当把它与整日天马行空地“空想”区别开来。

最后,全家人经过认真的商定,决定严格限制看电视的时间,比如说每天上午九点左右和傍晚五点以后,可以有选择地看一会儿,其它时间则绝对不允许;另外,所有给禾禾、木木看的光盘都要经过精心选择。我们大人呢,则尽量不在宝宝们醒着的时候看电视。不过,新闻及广告可以适当地播放一些。

时间一长,禾禾、木木不仅学会了开关电视、更换光碟、挑选影片、摁下“暂停”键,还自言自语着:“不看了,不看了!”然后站起身走开……

(七)

昨天和今天,是我与两个儿子的生日。我们母子三人同时迎来了人生的另一个季节——我即将剪断青春的最后一条尾巴,禾禾、木木则进入了“学龄前期”。

该怎样描绘三周岁的小宝宝呢?未及开言我已心发慌,刚坐在书桌前屁股底下就像着了火。此刻,我的面容憔悴、口干舌燥,喝了好几杯都不解渴,心里头凭空设想了无数个危险的镜头——

爬窗台、撕墙纸、玩水玩沙玩打火机,把皮带缠在脖子上,打开阳台的玻璃窗往下扔东西,光着小脚丫就敢从床上往下跳,用油画棒在脸蛋子上画满了五颜六色,跟他们讲话有时像“对牛弹琴”一样、根本不理会成人世界的所谓“清规戒律”……这两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小家伙呀,都快把家里掀成底朝天、把自个变成从天而降的小精灵啦!

说实话,我自己的生日过不过早就无所谓啦,儿子们的生日才是全家最精彩的看点。母亲早送了漂亮的衣服和鞋子。在我的督促下,上午老公和我,带着禾禾、木木,一块儿来到“好孩子”专卖店,挑选了两辆崭新的自行车。

木木眼泪汪汪地,说什么也不让我出门去开会。

母亲哄说道:“妈妈给你们买了自行车,没有钱了,还得去上班挣钱,才能再买好吃的。”

听了这话,木木“蹬蹬”地跑到我面前。

只听他一本正经地说道:“妈妈,你别去上班了,我不吃好吃的了!”接下来,他又像重复或者思考自己的话一样,先摇了摇头,然后坚决地说:“不吃了!!”

禾禾也跟着“鹦鹉学舌”:“妈妈,你别去上班了,我不吃……”

一刹那间,我的心湿润了。我抑制住激动的心情,几乎是逃也似的离开了家门,连声“再见”都没敢跟儿子们说。

一路上,我回味着这句话。还有什么比听到这样的语言更令人陶醉的呢?还有什么比儿子们的童心更可贵的呢?还有什么比成功地训育出两个懂事的宝宝更为欣慰的呢?

老实说,这句话着实让我感动了一整天,是我三十五岁生日里所得到的最本真的一句祝福,也是养育孩子三年多时间里最切实的安慰呀。

禾禾、木木大多数情况下能顺从父母的要求;很多事情敢于尝试、勇于克服困难;追求正直、完美、善良、礼貌等品格……相对于其月龄来说,表现得挺成熟的哪。

关于这对超人气双胞胎,关于成长,关于生命,关于爱,我还有记不完的情愫和数不清的欢笑。这是我写作的理由和姿态,日记也会一如既往地写下去。我要帮禾禾、木木锁定童年,镌刻欢笑,播撒幸福!

我由衷地希望:感动过自己的文字一定是温暖的,而那些精彩的细节和瞬间也一定会温暖更多人的心灵……

最后,我还要说一句:嘉禾、嘉木,妈妈永远爱你们,永远为你们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