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中,除了遗传和环境、学习、教育之外,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儿童原有的心理结构和与之相联系的意识的能动性。因为儿童心理是开放的组织结构,任何外部因素都通过该组织系统而发挥作用。

影响和制约儿童心理产生和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一般可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属于遗传方面的因素,另一类是属于环境方面的因素。具体说,影响和制约儿童心理产生和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学习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由于人类遗传为儿童心理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但是在儿童心理的产生和发展中,并不是遗传因素孤立地发挥作用,没有人类的特殊环境的刺激,没有人类的劳动与实践活动,不仅不可能有人类的正常遗传,也不可能有人类的正常意识或心理。儿童有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多种多样的条件反射,从而形成最初的心理和心理结构。这个最初的心理和心理结构就是个体的特殊遗传与特殊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就是这个最初的结构为个体心理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打下了基础,也为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儿童是在本能的驱使下,通过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逐步建立条件反射,构建最初的心理和心理结构。而后,儿童个体在与环境的更为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使原有的心理结构建构得更加复杂、更加丰富,使心理机能得到进一步加强,儿童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具有了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儿童心理的进一步发展,一方面是在原有心理结构和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进行,同时也会不断地加强着主观能动性。如果说,儿童最初建立的心理和心理结构是儿童个体在其本能的驱使下与其特殊环境具有选择性地相互作用的产物,那么,儿童具有了一定的心理结构和主观能动性之后,儿童心理的发展不仅仅受遗传和环境的单纯相互影响,还要受其原有心理结构和主观能动性的巨大影响。更确切地说,儿童一旦产生意识或心理之后,便会在一定心理基础或一定意识能动性的主体和客体下相互作用。这与仅仅具有本能的个体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有着根本的不同,具有目的性、倾向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主体往往以观念的形式反映客观现实,然后根据一定的认识反作用于客观现实,能动地使客体为“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