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不仅仅是对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还是对教师教学评价、学生学习评价的改革。树立科学的教育评价观念,应用新型的教育评价方法,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改革,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和激励功能,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是学生评价改革的核心。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的未来。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在发展上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阵地———课堂,如何发挥课堂评价的激励功能呢?教学中的交流式课堂评价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课堂上,教师用充满爱心、饱含真诚的声音,和学生们互动交流;用智慧的语言、适时的点评启迪学生的心智,使课堂充满活力,充满魅力,充满勃勃生机。这样的课堂,就像我们的社会,有爱,才能有效地交流,才能构建出和谐。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如下七个方面着力,不断锤炼课堂评价语。

一、评价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就是以民主平等的心态与学生进行交流对话。自实施新课改以来,“学生的主体性”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很多教师的课堂评价语仍然“置学生的主体性于不顾”。常见的诸如“他读得真棒!请大家掌声鼓励!”“他的发言真精彩!大家说对不对?”等等。在这些评价语中,评价的主体依然是教师,至于学生的感受、理解与判断都是在教师的引领之下“是”教师之所“是”“,非”教师之所“非”。其实,如果教师有分享意识,有学生权利意识,他们的评价语就不会是这般风景。他们会引导学生自评,如“你觉得自己读得怎样?”;他们会引导学生互评,如“大家评评他读得怎样?”,而不是不容分说地把自己的判断告知学生。在课堂评价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就意味着教师心中时时刻刻要有活生生的学生个体,他们要积极关注、仔细倾听、认真观察学生,保持与学生目光的亲切接触,随时随地与学生作心灵的交流,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自信地站起来,有尊严地坐下来”。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