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教学反思

谈到“知音”一词,不免让我联想到了四年级时所教的《笛声》一课,老木匠与聂耳之间的这段忘年交让我至今无法忘怀!

《高山流水》是一篇文言文,古人用了5句话,77个字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感人肺腑的故事。从中我更被伯牙与钟子期之间互相理解、互相欣赏的真挚友情所感动。

为了让孩子们也能体会到这些,我借助诵读、体验、对话、联想等,带着孩子们聆听这声声叹息,见证这种寻求知音的渴望,向往这份美好的友情……

对于文言文,孩子们应该说并不陌生,在教材中我们接触了多次,因此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先把课文的字词理解了,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再进行对“知音”的解读。

古文教学,我觉得朗读是一大特点,因此,教学中,我特别注重朗读。首先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流利,特别是对难读的三句话:“巍巍乎/若/泰山 洋洋乎/若/江河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进行了指导,目的是为了学生在朗读古文时能注意停顿恰当,读出古文的韵味来。在理解课文时我把理解与朗读相结合,在感悟文章的每一句话的同时,也注重了指导朗读。文章的前半部分,要读出称赞的语气,读出知音欢聚的那份融洽与幸福;文章的后半部分,指导学生带着对伯牙寂寞、孤独,绝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读。在教学尾声之时通过播放《高山流水》音乐,让典雅流畅的琴音款款地浸润学生的心灵,再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试着背诵课文,会更好地增强课文的表现力,让文言文那优美的韵味深深地植根在学生心中。

在理解、背诵等环节结束后,我又拓展了一段关于他俩友情的另一篇古文,孩子们很感兴趣,根据刚才的学习方法,解读了文本,又了解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