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对孩子回避死亡话题

不少家长反映,和孩子谈论死亡是一件很难启齿的事,尤其是对年幼的孩子。

一位两岁幼儿的家长回忆说:孩子的奶奶去世了,我和孩子说,奶奶去世了,孩子问我,什么是“去世”,我说就是不在了。有一天,孩子杯子里的牛奶喝完了,她对我说:妈妈,牛奶去世了。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应该怎么办?

“孩子有一天突然问我,什么叫‘死’,我当时一愣,对他说,‘死’就是到了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那里很美,但现在你还不能去。”这位家长的孩子今年已经6岁了,但他不知道这样回答孩子行不行。

儿童问题咨询专家赵远虹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孩子在整个成长过程中,生老病死都是他不可能不面对的重大人生问题。当他问及时,教育者如果避讳或显示出恐惧,孩子就会意识,这是一个不受欢迎的题目。然而他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回答,他也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解开这一疑虑。所以,大部分人只好以各种民间传说及迷信中涉及死亡的内容作为替代理解。

那么应当如何回答这一问题呢?赵远虹认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需要不同的答复。

4岁以前的孩子一般不会主动提出这个问题,除非家中或他的生活环境出现具体的死亡事件。第一次主动发问死亡问题一般是4到5岁之间。

这一阶段的孩子对人生的许多问题都表示出兴趣,与具体的死亡没有多大关系,而提问的本身也表示他的一种发育上的成熟。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讲,“死”只是一个词汇,他并不太懂这个词汇的含义,他能理解的往往只与他经历的具体过程相关。比如他在医院接触到过这种事情,就有可能把医院当做“死”的归宿了。看见骨灰盒,他会认为“骨灰盒”就是“死”的意思。

6到7岁的孩子一般不认为死亡是一个生命的终结,有可能会认为“死”只不过是一个暂时睡着了的现象,现在不吃不喝,不喘气了,过一段时间他还会再醒来。

赵远虹说,面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应当注意一个原则,那就是教育者尽量不要主动向孩子解释这个问题。如果他问到了,一定要正面回答。回答时要简单明了,避免含糊不清和欺骗的回答,比如不要说“他走了”,“他睡着了”等等。当孩子没有正面问到的时候,尽量不要讨论这个题目,因为孩子的成熟度有异,教育者如果在孩子身心尚未准备好的情况下提到这个问题,反而会使孩子受到不必要的惊吓。会引起谈论此类话题的较多机会是家中有宠物死亡,或在看电视的时候。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