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核黄疸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未结合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基底核,视丘下核、苍白球等神经核被黄染,导致脑性瘫痪。这是一种极其凶险的新生儿疾病,需要早做防范与治疗。

一、什么是核黄疸

核黄疸,又叫胆红素脑病。由于血液中胆红素的含量超标,部分处于游离状态(没有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胆红素越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使得中枢神经细胞的细胞核被其染黄,故而称为“核黄疸”。这些被染色的神经细胞丧失了正常的生理活动能力,最后归于死亡。某些药物,如磺胺类抗菌药,头孢类抗生素,以及阿司匹林等,均可能诱发婴幼儿的核黄疸。

二、核黄疸的症状

宝宝总是觉得困倦,肌肉乏力,不想喝奶。这个年龄段应该有的拥抱反射变得不再强烈。又是患儿会在很短时间内没有呼吸,心率变得很缓慢。该阶段会持续大约半天到一天,然后进入下一个阶段——痉挛期。

1.痉挛期

患儿肌肉紧张以至于全身痉挛(或不明显),眼球颤抖不止,呼吸受到严重阻碍,并有惊厥,同时还可能有尖声呼叫甚至角弓反张的现象。如患儿能够通过治疗并存活,那么一两天后就能进入恢复期。

2.恢复期

最早得到恢复的是吮吸动作,然后呼吸也逐步正常,最后抽搐和痉挛也逐步减少。这个过程将花费大约2星期的时间。

3.后遗症期

新生儿在出生2月到半年之间。其主要病症为:四肢会不受控制的运动,头部和身躯不正常的扭曲;眼睛不能正常的向上看,或常常斜视两侧;听力不正常;牙齿发育不良,没有完整的釉质;啼哭不止,智商低下。最后的结局往往是手足徐动性脑瘫。

三、核黄疸的发病原因

几乎所有的病例都发生在婴儿初生时。该病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1.酶系统不成熟

由于相关酶的缺乏,导致游离状态胆红素转化为结合状态胆红素的过程被延缓,使得体内存在大量游离状态的胆红素。

2.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

这是比较普遍的原因。某些疾病(新生儿溶血症等),或某些药物(维生素K3等)的影响,都是导致血液中胆红素超标的原因。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