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剂型规格不全

目前我国3 000多个药物制剂品种中,供小儿使用的药物剂型仅有约60种(含中成药),即我国药品中98%以上没有儿童剂型。儿科最常用给药途径是口服和注射,片剂和胶囊都不适用于3岁以下婴幼儿。由于没有合适的剂型,将注射剂用于口服或外敷的现象时有发生,将药剂或胶囊分成数份更是司空见惯,须知缓释剂、控释剂和肠溶制剂等都是不能分割使用的,其后果是直接影响剂量的准确性和药效。国外儿童用药剂型较全,如咀嚼片、泡腾片、颗粒剂、糖浆剂等都有,相比之下我国需要加强开发儿童适用剂型,如儿童哮喘用的贴剂、镇静止惊用的肛门栓剂等,儿童剂量小包装(片剂和胶囊剂)更是迫切。

4、儿童用药科学信息不足

目前儿童用药基本上是经过成人临床试验或实践后外延至儿童的,即使参考国外儿童资料,也会因种族、地域研究差异而存在风险。由于缺乏儿童疗效和安全性数据,药品说明书中常会有这样的标识:“12岁以下儿童没有相关资料”。没有儿童用药的科学信息,何谈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其后果只能导致儿童ADR的增加,同时也会限制一些有价值药物在儿童中的应用,如阿奇霉素对儿童支原体感染非常有效,但为了避免医疗纠纷,医生一般不会坚持使用,因为说明书上注明16岁以下安全性不明。

5、药品包装不达标

儿童具有天生好奇和善于模仿的本性,误用药物的例子屡见不鲜,尤其小婴儿误用药物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除了提醒家长不要疏忽药物的存放管理外,还需要增加包装的安全性能。国外对儿童用药的包装十分重视,美国1970年就立法强制执行药品儿童安全包装,包括成人用的药品也采取了防儿童开启的安全措施。像泰诺林,除了色彩和口味迎合儿童心理,还具有防止小儿意外开启的保护功能。我国现有药品外观与包装比较简单,95%以上药品不具备儿童药品安全包装的功能。有些儿童用药还以大包装形式出厂,既造成浪费,又在分装后没了说明书,剥夺了病人的知情权,影响儿童用药安全。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