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称,注意是有选择地加工某些刺激而忽视其它刺激的倾向。它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荀子在《大略篇》中指出:“君子壹教,弟子壹学,亟成。”意思是说,教师专一地教,学生专一地学,很快就能完成学业。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把注意形象的比喻为通向心灵的“唯一的门户”,知识的阳光只有通过注意这扇门口才能照射进来。由此可见,集中注意力是做好事情的前提和保证。经过长期的观察,我发现,学生注意力涣散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任务。

根据经验发现,学生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外界的压力,来自于老师和家长表扬或物质奖励的刺激。由于现在丰富的物质生活对学生的影响,学生往往对家长提供的物质奖励并不以为然,有时不需要通过努力也可能侥幸得到。这样,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就造成了学生学习目的和任务的淡化,形成了被迫学习或盲目地应付学习,上课或完成作业得过且过,三心二意。

(二)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

兴趣是做好一切的基础。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兴趣,内心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就会产生动力,越干越有劲,越干效果越好,从而产生良性循环。相反,如果对一件事情缺乏兴趣,那么,就会产生厌恶、痛苦的情绪,做事情消极对待或者想办法抵触,不愿意认真完成,更不能一心一意地做好。学生如果对学习、作业或其他事情产生厌倦、抵触情绪,注意力自然就不会集中起来。

(三)过度疲劳或焦虑。

当今社会节奏快,家庭生活的步调自然而然也随之加快,有的家长在公私两忙的情况下,只考虑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不断催促原本步调较慢的孩子,迫使孩子跟上自己的节奏,使得他们始终处于忙乱的状态而无法专心做事;有的家庭人口多活动多,孩子长期缺乏安静和谐的学习环境,也很难形成良好的专注力;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给孩子额外增加许多课外练习,所提供的内容太深太难,无法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长期产生心理压力或厌学情绪;也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引导技巧不佳,或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使得孩子经常处于被数落被压迫的状况下,造成做事应付,不肯专心完成。

(四)意志力薄弱。

现在的小学生,由于家里条件优越,几乎要什么有什么,不可能为生活中的需要发愁。就连许多本应自己完成的事情,也被家长包办代替。生活上的无忧造成了学习上的懈怠和懒惰,遇到问题不善于动脑思考,遇到困难、挫折就胆怯、就退缩,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这是形成意志力薄弱的原因,也是注意力难以集中的原因。

针对以上原因,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专注力。

1、确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

既然这部分小学生做事是盲目的,目标是短期的,那么就要求家长或老师帮助学生确立适合孩子的学习目标。如在上课、写作业或读书前,可提醒孩子为自己设立必要的目标,比如“我要从这节课中学到什么?”“我要从文章中弄懂哪些问题?”“我要把作业完成得怎么样?”“我要从这本书中学到哪些好词好句?”等等。学生带着目的、带着任务去学习,就会被目的和任务所牵引所限制,注意力也会为完任务而集中起来。

2、教师要通过自身优势来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往往对老师的关注程度极高,也经常会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如果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良好的个人素养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兴趣会更加浓厚。所以老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声音特点、富有情感的肢体语言、灵动的眼神、丰富的语言来吸引学生,同时,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教材的创造性使用、教学过程的巧妙设计、作业的不同梯度以及多种形式的鼓励等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注意力集中的最佳方法。

3、帮助孩子消除疲劳和焦虑,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学习。

众所周知,当一个人长期处于焦虑或疲倦状态下时,所表现出来的情绪首先是抵触。家长只有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等实际情况,为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学习上的实际困难,消除他们的疲劳和焦虑,多方位地激励孩子,帮助孩子挖掘潜能,为学生提供轻松愉快、安静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心理时常处于积极的、亢奋的状态下,孩子自然就会专心致志地学习。

4、帮助孩子形成顽强的意志力,达到专心完成一件事情的最佳效果。

意志力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和保障,面对意志力薄弱的孩子,帮助他们改变现状,才能很好地形成专注力。比如,家长和老师一旦发现孩子思想开小差,就马上用语言、眼神、动作等把孩子注意力引回来,并且帮助孩子,利用个人意志的力量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孩子,也可以要求他们通过强制手段培养自己有意注意的能力,如:自我提示法、情景想象法、记录法、自我奖励法、劳逸结合法、记笔记法等等。开始会有点困难,一旦养成习惯,就会感到集中精力学习、做事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作为家长和老师,只要善于观察学生、探究学生问题形成的原因,根据问题寻找解决办法,孩子的专注力就会得到培养和提高。

 南天门小学 卢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