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破案需要“线人”,通常是事先安插,继而获取信息,从而提高办案效率。然在笔者周围的许多班主任做班级管理工作,竟然也模仿公安破案,从学生中挑选合适人选充当“暗探”,因为他们可以为班主任提供第一手资料,因此班级工作大有改观。“暗探”管理屡试不爽,甚至被有些人视为“法宝”并推而广之,然笔者却又几许担忧。

首先,这是管理疲劳出现之后的惰性管理。“家有五斗粮,不当孩子王”其实就道出了老师工作的辛苦,而班主任工作的琐碎、孩子们的问题的防不胜防,曾一度没有人去愿意做班主任。如果他们的付出不能得到回报,试想他们哪还有积极性?如果硬着头皮干的话,谁都要想怎样方便管理就怎样干。这就是安插“暗探”的由来,班主任不需付出太多的精力就可以控制住班级,但是,作为一位好班主任决不仅仅是能把学生“控制住”。因此,班主任安插的“暗探”只是他作为“镇压” 班级的工具,这种简单甚至是粗暴的管理不知能给学生带来什么?

其次,由“暗探”学生提供给班主任的信息大多是一些“坏”学生的不良行为,这些信息的提供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班主任对这些学生的“镇压”,由于掌握了第一手资料,“镇压”的力度可能更大一些,少不了一些体罚和变相体罚。作为班主任管理就省却了一些过程的监督和事件的防患于未然,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的管理方法并不能真正使差生得以转变,反而增加了他们的逆反心理。班主任的这种管理看似管住了学生、稳定了班级,其实只是暂时的,“多大的规矩、多大的胆”,没有经过心理疏导的“坏”学生,终有一天会给社会制造更大的麻烦。

再者,选谁当“暗探”学生?我们的班主任老师有没有替“暗探”学生着想,听话老实的学生顶多给你汇报一次、两次班级的情况,再多恐怕就没有了,一旦他们的行为被挨批的学生发现他们就难逃报复的厄运。“暗探”学生不好当,时间长了也没有人去当。况且给班主任打“小报告”的学生是最遭同学讨厌的,是没有人缘的。如果班主任的管理理念不加以改变的话,班级就有极可能陷入混乱不可收拾。试想,没有人当“暗探”了,班级内的一些不良现象就无法知道,导致有些学生更是“无法无天”,到那时,班级不良风气已经形成,再想回头就为时已晚。

实际上,班主任面对的是生龙活虎的一群孩子,既然是孩子就不可避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一些事端,如果能够及时深入学生心灵,倾听孩子们的呼声,解决他们好他们身边的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班级就不会出现一些大事,这样就能从根本上营造好的班风、好的学风,接下来,班主任管理工作就会得心应手,而学生也会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树立了良好的道德情操,这不就是我们想要的吗?相反,如果从一开始就和学生搞对立面、给学生贴标签,势必导致师生之间的不和谐,从一开始就给班级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暗探”管理看似省时、省心,其实是有悖教育规律的。付出才有回报,班主任管理班级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