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了,到底该不该打?有的家长认为「棒棍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也有家长认为「体罚是最无能的教育方式」。使用暴力家法,孩子真的会明白道理吗?家长们又是否知道,打骂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呢?其实,当孩子犯错后,家长只需说这7句话,孩子会越来越优秀的。

一、打孩子是未成年人产生不良行为的催化剂

一项研究表明,被家人「经常打骂」的未成年犯有不良行为的比例高于没有被「经常打骂」的。事实上,打骂孩子不仅没有制止,反而加剧了孩子的不良行为。

被「经常打骂」的孩子中:有25、7%的孩子「自卑」;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暴躁」。其中,性格暴躁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内在动因,而父母的打骂则是未成年人不良性格形成的重要根源。

二、难道孩子犯错不应该受到惩罚吗?

在探讨惩罚孩子之前,家长们应知道什么是孩子的不良行为。惩罚孩子,通常是因为我们认为孩子做错了,而事实上,大多数时候,孩子做出的只是「与其年龄相称」的行为,而不是大人眼中的不良行为。

美国儿童教育家吉诺特认为:惩罚不能阻止不良行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时变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饰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觉。孩子遭受惩罚时,他会暗下决心以后要小心,而不是要诚实和负责。

三、、不能打孩子,那该用什么办法"管教"熊孩子?

其实,孩子犯错,最主要的不是惩罚,而是让孩子自己认识到错误,教育才能行之有效。让孩子认识错误主动改正,家长可以学习这7句话。

1、发生什么事情了?

这是很多家长会忽略的一点。给孩子一个说话的机会,决定了孩子是否信任你,关乎着事情能否顺利解决。家长这么问孩子,可以让孩子有机会说出事情的经过,是不是有错在先,家长一听就可以分辨出来,不会冤枉孩子。即使真的有错,孩子也会因为有辩解的机会,而甘心认错。

2、你现在觉得怎么样?

在孩子说完事情之后,不要着急着去划分谁对谁错,而是应该问问孩子:你现在觉得怎么样?给孩子一个发泄情绪的出口!

研究表明,一个人情绪强烈的时候,别人说什么都听不进去的。所以说,要想孩子能够听得进去,前提是先让孩子「任性抱怨」一下。这无关对错,仅仅只是发泄而已;之后再说事,孩子会「听话」很多。

3、你有什么想法吗?

孩子自己的事,不妨先听听他的想法!家长不要急于给孩子出谋划策,宣布自己的决定,孩子也许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对于任何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孩子也一样。不管他说出来的是无济于事的还是切实可行的,家长都不需要过多评判,让孩子畅所欲言。家长切忌把自己认为对的、合理的解决方式强加给孩子,迫使孩子去接受。这样孩子可能会有抵触情绪,也不利于培养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4、你觉得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

这其实是一个筛选的过程,让孩子检验自己的想法是否可行。通过讨论,孩子就能明确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行不通的。自己分析得出的结果,往往比家长劈头盖脸的命令更容易接受。

5、那你决定怎么做?

孩子已经明白了自己可以怎么做,家长还要给孩子选择:是做还是不做,或者选哪一种,让孩子在明确后果的情况下做出决定。

尊重孩子的决定,鼓励他勇敢去做,即使不是最佳的解决办法,孩子也能从中获得经验和教训。

6、你希望我怎么做?

家长除了帮孩子把关之外,还要及时给他提供帮助。所以当孩子提出要怎么帮助他的时候,爸妈一定要积极支持。

7、结果怎么样?是不是你想得那样?

事情解决了,但家长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打铁趁热,趁孩子对事情的经过和结果还有印象,可以问问孩子:下次遇到同样的事情,会怎么解决?

爸爸妈妈这么问,一是可以检验孩子经过事件有没有自己的认识,二也可以让孩子明确此类事件的处理方法,下一次可以自己解决。

多给孩子机会,反复几次,孩子再遇到类似的事情,就能够自己独立解决了。自己参与了整个过程,孩子会有深刻的印象,也更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也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打孩子,骂孩子,是一种教育方式,是一种情感宣泄,可是我们却不知道,这个画面,或将成为孩子人生当中最阴霾的过往。看到这里,家长还能扬得起打孩子的那双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