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86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齐襄公被杀。次年,齐襄公在国外的两个弟弟——一个是在鲁国的公子纠,一个是在莒(音jǔ 举)国(在今山东省莒县一带)的公子小白,分别从鲁、莒二国奔回齐国争夺王位。

有一个名叫管仲的人,一向追随公子纠,这时就带兵到半路上去伏击公子小白,用箭射他,中了他的带钩。争位的结果,公子小白获得胜利,当了国君。这就是齐桓公。桓公即位后,迫使鲁国杀死了公子纠,又用囚车将管仲押回齐国处治。

一路上,管仲被捆绑着,又饥又渴,在路过绮(音qǐ 启)乌这个地方时,向一个守边的齐国官员讨饭吃。那个官员素来敬慕管仲的才能,也深知桓公爱才,以为管仲将来很可能被重用,便亲自把饭菜送去,乘机悄悄地对他说:“您到齐国之后,要是幸而不被杀头而得到了重用,您将怎样报答我呢?”管仲说:“要是真象你所说的那样,得到了重用,我将任用贤者,使用能者,评赏有功者。除此之外,是没有什么可以报答您的。”

后来,管仲果然被齐桓公任用为相国。他大力进行改革,在用人上,一如他所说的那样,选贤任能,结果,国力大振,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直至今天,齐桓公和管仲这种不计个人恩怨,任人唯贤的精神仍然为人们所传诵。

根据这个故事,人们便引出“任人唯贤”这个成语,比喻任用人只选择那些德才兼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