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丈人:老人,与长沮、桀溺等一样为隐士。②以杖荷莜:杖,拐杖;莜,锄草的农具。③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四体,即手脚四肢;四肢不劳动,五谷也不能分辨。这是老人责备孔子的话。④植:插立。⑤芸:同“耘”,除草。(6)止:留。(7)食(si):给人吃。(8)见(xian):使见。这句说老人让他的两个儿子拜见子路。(9)反:同“返”。

【原文】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①,以杖荷莜②。子路间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③,孰为夫子?”植④其杖而芸⑤。子路拱而立。止(6)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7)之,见(8)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9)见之。至,则用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译文】

子路跟随孔子周游,有一天掉在了后面,遇到一位老人,用拐杖扛着除草的农具。子路问道:“您见到我的老师了吗?”老人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老师?”说完便把拐杖插在。地上锄起草来。子路恭敬地拱手站在一边。于是老人便留下子路住宿,杀鸡做饭款待他食用,还介绍自己的两个儿子见了子路。

第二天,子路赶上了孔子一行,并把自己昨天的经历告诉了孔子。孔子说:“这是一位隐士。”让子路返回去再拜见他。子路返回去时,老人却己离家出走。子路只好对他的两个儿子说:“不做官是不合乎道义的。长幼之间的关系都不可废弃,君臣之间的大义又怎么可以废弃呢?一个人想洁身自好却搞乱了最重要的伦常关系,君子做官,是为了推行道义。至于理想的主张难以实孔那是我们早已知道的了。”

【读解】

子路去向老人打听自己老师的行踪,老人的回答竟像是打隐语,既不说看见了,也不说没有看见,而是反问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老师?”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