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问题的思维策略

教育科学发展的历史可以说是研究问题发展的历史,是问题的不断展开和深入的历史。就研究者本身而言,在自己研究领域内发现和提出一个有科学意义的问题,本身就是认识的成果。能否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是能否进行高质量科研的关键,选题决定研究价值大小,决定研究的成功与否。正如杰出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这个见地是深刻的,并告诉我们真正的科学研究始于问题。

(一) 发现问题的前提

发现问题(Problem)的首要前提是研究人员要对自己从事的领域有一定的了解并保持经常的关注。机会总是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对头脑一片空白的人来说,问题往往与他擦肩而过,从事教育研究的人需要经常阅读教育方面的报纸、杂志,出席一些教育方面的学术会议,以便及时了解当前国内外教育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关心的问题,尤其是热点问题。这既有助于研究者把握教育研究的时代脉搏又可以使研究者的头脑经常处于激活和开放状态。当然,阅读不限于教育科学领域信息,研究越深入,就越可能在涉猎其他领域时获得灵感与启示。

发现问题的另一重要前提是研究者具有好思索、不安于现状的性格。安于现状、把一切现存的都看成是合理的人,决不会有改革的意向和发现的冲动。尤其对那些不以研究为专职的中小学教师来说,容易被繁重的工作、琐碎的事物消磨掉理论兴趣和探索热情,所以他们要保持探索的精神需付出更大的意志努力。总之,实践只有对有好思索和善于思索的人才是创造之源。

(二) 发现问题的具体策略

叶澜教授在《教育研究及其方法》一书中介绍了数种发现问题的思维策略,现简述如下:

1、 怀疑的策略

怀疑是对已有结论、常规、习惯行为方式等的合理性作否定的或部分否定的判断,怀疑必然引起人对事物的从新审度,会在原以为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

怀疑不是胡乱猜测,而是有依据的,作为怀疑依据的有两个方面,一是事实与经验,二是逻辑。

作为怀疑根据的事实与经验,总是与现有结论或常规不一致甚至相 的。如在我国的教育学著作中,通常都无条件地承认学校教育对学生发展起主导作用,但在现实中,我们也发现在青少年品德面貌发展的过程中,家庭背景、社会风气的作用很大,有时学校教育在他们面前显得十分苍白,远不是在起什么主导作用。由此,我们可以对:“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一说提出一系列疑问:学校教育究竟能否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还是无条件的?是在一切方面起主导作用还是在某些方面起主导作用?是在人发展过程的任何阶段都起主导作用,还是在某个阶段起主导作用?等等。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