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社会经济、科技的高度发展,对人才素质有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培养开拓性的人才,而个体的这种主动发展需从小开始;在传统幼儿教育中,幼儿却往往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常常缺乏环境提供的有利机会和条件,从而使幼儿发展的需要和操作材料之间处于一种不太协调的矛盾之中,以至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主动的参与学习的过程。

“纲要”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数学活动作为探索性活动的形式之一,有益于对幼儿进行思维的训练,有人曾比喻数学活动是大脑的体操,而操作材料又是教育目标的载体,如何在数学活动中优化操作材料,促进幼儿主动活动,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用不同形式的操作材料表现出来,使幼儿能随机的感知数学、走进数学,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我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二、研究的方法

(一)研究的日期与方法

本研究从2002年9月----2003年1月止,为期一个学期,采用教育实践法(实验类型为准实验单组前后测试模式),最后采用T检验。

(二)被试的选择

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安亭幼儿园小(1)班作为实验班,共计幼儿35名幼儿。

三、实验流程

(一)准备阶段:2002年9月----2002年10月

1、收集有关研究的情报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

2、制定并论证研究方案;

3、学习理论,如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有关数学环境创设的文章,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4、前测幼儿参与数学活动兴趣、主动活动的现状发展水平;

5、根据培养目标和幼儿认知水平,制定数学活动中“优化操作材料,促进幼儿主动活动”的实践与探索的总目标;

(二)研究实施阶段:2002年10月-----2002年12月

教师根据数学活动中“优化操作材料,促进幼儿主动活动”的实践与探索的目标,研究设计、实施相应的教育内容,分阶段设计投放相应的操作的材料。

对个别活动的操作材料开展单项的实证研究,并在教育过程不断的完善、补充。

(三)总结阶段:2003年1月

对实验班幼儿进行有关项目的后效测试,分析本课题研究的实效性,提出讨论意见,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及其他材料。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