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所综合性三甲医院的住院药房,两名药师正忙着用小刀子小心翼翼地把赛庚啶、博利康尼、硝苯地平(心痛定)、地巴唑等药片分成1/2、1/3片,原来他们是在为小儿科的住院患儿排药。因为这些药物没有小儿专用剂型,药师们只好把成人用剂型按医嘱折算成小儿剂量,然后把成人用片剂分成若干份,让小儿服用。遇上更小剂量,如服用1/5、1/10甚至1/20片,药师们还必须采用更加专业的方法(如采用等量递加稀释方法加入稀释剂之后再分)才能分均。药师们坦言:儿科用药大部分是把成人用药分割后使用,只有很少一部分儿科专用药可以直接服用。因此,药房每天有两名细心的药师专门负责小儿用药的分割工作,不敢有丝毫马虎。

对一些专职儿童医院的调查表明,儿科专用药物也不超过50%,一多半也必须用成人药品分割服用。有些小儿专用剂型(如宝咳宁颗粒、头孢氨苄糖粉、核络口服液、小儿热速清口服液、多潘立酮悬液等等),由于包装规格或含量太大,并不是适合所有年龄的小儿服用,多数情况下也必须另外分割成1/2包或1/3 支,或从100毫升的大包装里倒出2、3毫升供患儿服用。

对一些小儿家长的调查更是让人吃惊,几乎所有患儿家长都认为成人用药与小儿用药只是剂量大小的不同,只要注意减量,大人用药是可以用于小儿治病的。有 80%的患儿家长承认,自己曾让孩子服用过大人吃剩药物治病,或者到药店买过成人药让孩子分开服用。受医生经常给孩子开成人药的影响,很多家长就形成了 “大人与小儿用药只是量大小不同有区别”的错误概念。(其实,很多成人药减量后小儿也不能用)

造成儿童用药成人化的主要原因当然还是目前我国医药市场上儿童专用剂型的异常短缺。对药店的调查表明,一般药店在所有经营的药品中,儿童专用剂型一般不超过5%。目前我国患病儿童占总患病人口的20%左右,但国内市场90%临床常用药物都没有儿童专用剂型,而在仅有不到10%的药物中有儿童剂型,这些儿童专用剂型大部分也是外资或合资企业生产的,价格普遍偏高,而且多数属非处方药。如专门针对儿童的药物,多以治疗发热、感冒、咳嗽、肠胃不适等为主,其中老百姓较为熟悉的泰诺、儿童百服宁、佩夫人小儿止咳露、惠菲宁(通用名美敏伪麻溶液)等外资、合资的西药品牌几乎独占了这类药物近2/3的市场份额。真正的国内厂家生产的小儿专用剂型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