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理念

贯彻基础教育改革精神,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常规教学有序,扎实有效,不断提高科学教师的综合素质。

坚持科学教学与科学活动协同并进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方法的教学理念,积极创造“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教学氛围。

积极推进科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科学概念、科学思想和科学观点”的认识和理解,推进区域科学教学的发展。

二、教学要求

1.掌握教材结构:纵向理解各册教材的排列顺序,理解每册教材中各单元的排列顺序,理解单元内各课教材内容的排列顺序;横向理解每课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

2.理解教材重点和难点:科学教材的重点主要体现:一是重要的科学事实。二是有关联性的知识。三是基本方法与技能。四是科学的情感与态度,它们是学生学习科学的动力,也是教材的重点。教材难点是学生学习困难所在,产生难点的原因是由教材体系与学生接受水平、能力发展的差距造成的。对于教材难点,不可一概而论,它因学生学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不同而不同,理解教材的重难点就抓住了教学关键。

3.理解教材编写思路:一要感知教材、丰富教材内容、全方位、多角度理解教材。二要理解教材,用好教材。

三、教学思路

对学生课堂教学研究能力进行分层培养。

1.三年级以制定口头计划为主

“口头计划”常常是针对小学生在观察中产生的问题或对问题的猜测进行讨论,三年级以观察活动为主,观察和实验都较为简单,口头计划几乎贯穿每一节科学课,它的特点是花时少,容易操作,与书面计划相比要求也不高,因此学生容易接受。

这一阶段侧重于弄清楚“用什么来做什么”。方法可以多样,可以口头说,也可以用手比划,或者画画等,教师根据情况也可以把学生的口头计划以板书的形式简单记录下来,使学生对计划有进一步的了解。

2.四年级以制定简单书面计划为主

对四年级学生,教师可以提出制定简单书面计划的要求,即能列出研究所需的材料,并说出思路的由来,如能写出研究的简单步骤,包括研究问题、研究工具和材料、研究方法等。

在开始训练阶段,可以只让学生说说打算怎样实验,随后逐步过渡到让学生写出来。同时,教师应适时和适度地指导、有的放矢的参与,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书写书面计划。

3.五六年级以制定较为完整的研究计划为主

到了五六年级,就要对一个大的系列问题中的某一方面进行一些深入的研究。要能自己确定研究的问题、对象(内容),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猜测,再根据自己的设计,研究所需要的材料、工具、研究的步骤、设计好记录的形式。

研究计划要重点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做什么,即应该收集哪方面的证据,二是怎么样做,即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证明我们的猜想与假设,三是注意事项,包括安全、分工、记录等一系列问题。

培养制定研究计划的能力是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过程,但不同年级并不是机械分割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切不可机械理解。

四、教学活动安排

9月

1.召开各县、区教研员工作会议,布置本学期教学工作。

2.市教育科研课题教学研讨活动。

3.随堂听课。

10月

1.市骨干教师教师“研讨课”的教学交流。

2.随堂听课。

11月

1.市骨干教师教师“研讨课”的教学交流。

2.随堂听课。

12月

市“做中学”教学项目推进及小学科学骨干教师教学研讨会。

元月

学期结束工作总结会议

五、活动时间与要求

1.活动时间:双周二上午8:00-11:00。

2.活动要求:请各位教师准时参加,认真学习、积极研讨、共同提高,因故不能参加活动的请与区教研室请假,说明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