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一岁以前的孩子对撕纸爱不释手,只要是胖胖的小手能抓到的东西,都一定逃不出被撕扯毁灭的“厄运”。“撕”对这个年龄段的小朋友,是他们通过小手探寻世界活动的最佳方法及手段。而三到六岁的幼儿,则有更多的途径去探寻感受位置的世界。所以说,撕是孩子的天性所在,是小朋友主要的游戏方法。

撕纸是一种非常适合孩子的手工活动,它经济安全,而且简单易学。我们知道纸是生活中最普通的东西,它随处可见,不过,别小看这张薄薄的纸,它可是锻炼幼儿手指灵活的一个好办法。通过撕纸可以让幼儿初步意识到自己的手指有改变外界环境的能力,从中得到乐趣。同时也训练了幼儿手眼之间的协调能力,训练孩子手部动作的精确性和感觉的灵敏度。

鉴于以上考虑,我将本学期班级美术特色确定在“撕纸”这个内容上。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在班级中开展了撕纸的活动。

过程描述:

在会将长条纸撕成片片的基础上,我们开展了撕小草的活动,学习撕长条。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我班的宝宝是怎样撕出“长长的小草”的。

1、第一组撕长条的方法:能从头撕到底,撕出长长的小草。

第一步:折一折

第二步:撕一撕

2、第二组撕长条的方法:出现了拉纸,拽纸的动作。

3、第三组撕长条的方法:折好以后直接把纸扯开。

分析:

从上面幼儿撕纸的照片中可以看到,在撕小草的过程中出现了三组不同的撕纸方法。

第一组方法:

幼儿拿到纸以后不是马上就撕,而是先将纸折一折,沿着折痕撕。在撕的过程中,幼儿从上撕到下,两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始终紧紧地靠在一起,撕一点,随着撕出“小草”的长短,两只手也在配合着往下移动。所以,幼儿能将纸从最顶端撕到最下端,撕出了“长长的小草”。

第二组方法:

首先幼儿将纸张折一折并展开,但在撕纸的时候出现了拉纸的动作。所以撕痕从中间偏离出去,撕出来的“小草”是短短的。幼儿还不会使用大拇指和食指紧紧靠在一起边撕边移动手指位置的方法。

第三组方法:

该幼儿也是用了先折一折的方法,但在撕的时候没有将折过的纸展开。两只小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纸的顶端,直接将纸拉开。显然,幼儿知道沿着折痕撕更方便,但没有意识到要将纸展开才能看到折痕。同第二组方法中一样,幼儿知道用大拇指和食指撕纸的方法,但不会紧紧靠在一起,一点一点的撕,更没有手指往下移动的动作和过程。

分析这三组方法,第一组撕长条的方法是正确的,幼儿的手指协调能力发展较好。第二组和第三组撕长条的方法并不正确,还不能灵活运用拇指和食指。

我的思考:

1、将撕纸方法创编成儿歌,引导幼儿正确撕纸。

在撕小草的过程中,我把撕长条的方法改编成了一句儿歌“食指拇指亲一亲,学学蚂蚁走小路。撕一撕,走下去,撕一撕,走下去。”这样的一句儿歌暗示着撕纸的方法,撕纸时两只手的拇指食指是不分开的,一点一点往下撕,避免了拉纸的现象。将撕纸的方法编成儿歌,更容易让幼儿理解撕纸的方法和技能。

在以后的撕纸过程中还需要用儿歌的方式提引导幼儿正确撕纸,特别是动作发展还不够协调的幼儿,让他们边念边撕,逐步学会正确的撕纸方法。

2、撕断的纸也有用

在撕小草的过程中发现个别动手能力弱的幼儿会把断掉的小草扔掉,这样既弄脏了地面,又造成了浪费。这需要老师引导幼儿不乱扔纸片,撕断的纸条或纸片也有用,可以当成矮矮的小草,小叶子。

3、自由活动中提供纸张让幼儿玩玩撕撕

在教室里提供各种纸张,利用每天午休时,自由分散活动时间,让幼儿撕撕玩玩,培养撕纸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