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阶段,我们首先进行的是“认识测量工具”的集体教学,那是充分了解了幼儿的现有水平之后,发现他们对测量工具缺乏经验及操作技能,因此有必要通过集体教学让幼儿认识天平秤等到测量工具,掌握基本操作方法,为今后的个别操作提供前提条件。

第二阶段,我们在教学区中投放了两个层次的自由探索材料——比较轻重(使用天平秤)。

第一层次:相同物体比较轻重,如两本书,两块积木,两把钥匙等。

第二层次:不同体积的物体比较轻重,如大塑料瓶和小玻璃瓶、乒乓球和小弹珠、铁块和棉花等。

每天的区角活动有一个跨度为一小时的时间段,充分保证了孩子们有较大的活动余地,允许多次失败,允许反复地操作体验,从而加深地轻重概念的理解。同时,由于教师的观察机会增多,我们也及时地发现了幼儿存在的问题:在操作第二层次材料时,大部分幼儿出现这样一种定势:体积大的物体重,体积小的物体轻,在操作中,他们干脆不用天平秤,直接指时哪个重,哪个轻。我们认为类似这样的问题是必须通过集体活动在解决的。

第三阶段:小组讨论——物体轻重与物体大小不一定是有关的。这个教学活动并不是事先计划好的,而是在观察幼儿操作的基础上设计的。通过小组形式的共同讨论、演示和分析,得出一个比较科学的概念:大的物体不一定重,小的物体不一定轻,这跟物体的制造材料有关系的。

第四阶段,在第二个阶段的基础上,我们为一部分能力较强的幼儿提供了难度更大的自由探索操作材料。

第三层次:对三个物体的轻重进行排序。

第四层次:对五个物体的轻重进行排序。

第五层次:如何使天平秤的两边一样重,我们为幼儿准备了大量的材料,如石头、铅笔、雪花片、积木、玩具汽车、蜡笔、图书……让幼儿边操作,边在纸上做好记录以培养他们对小实验的兴趣。投放这些材料的目的在于训练幼儿的罗辑思维能力,培养他们从小对小实验的兴趣,学习初步的记录方法。幼儿有权利根据自己的现有水平以及对传递法的理解程度来选择合适的操作层次。

第五阶段,专题讨论——学做小曹冲。在集体活动中,我们除了为孩子们讲述《曹冲秤象》的故事,让他们对轻重与沉浮的关系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为了激励他们多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不出了这样的一个讨论题:

在没有测量工具的情况下,怎么才能知道两个人谁轻?谁重?

教室里顿时像炸开了的油锅,有的孩子甚至忍不住上来边说边比划,请听: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