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我参加中国联合几童基金会“早期几童发展”教育项目下乡指导队后,发现我县目前许多农村学前班中游戏活动是个极为薄弱的环节,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资金不足、设备简陋、玩具少、幼儿多等到现象。如果在农村能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身的条件,也同样能使幼儿的游戏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一、利用农村环境优势发展传统游戏活动

在农村有许多传统的活动性游戏,只要教师组织得好,不用头饰等游戏媒介,幼儿同样玩得兴高采烈。如“老鹰捉小鸡”、“骑大马”、“跳海”等。需要以器械、玩具等作媒介的游戏,只要从农村实际出发,精心组织,农村幼儿也能玩得比城市幼儿更逼真、有趣。如“骑大马”,用许多成人看起来不值钱的竹竿、高梁杆、玉米杆就成,放在胯下成了马,挥在手上变成鞭,扛在肩上变成枪。有些必要的室外设施,只要向社会作宣传,取得农村干部和幼儿家长的支持,也极易解决。如在两棵大树中间,用几个拖拉机旧轮胎做成直线绑好,即成做“钻圈”的游戏;利用坡地的倾斜性,铺上几根光滑的木头或毛竹做成的“滑滑梯”;在大树丫上吊起绳索,下端放一块木板做“秋千”;以石块为支撑点,架上木板当“跷跷板”等这些游戏,都可以让幼儿玩得高兴。

二、因地制宜为幼儿开辟游戏场所

为了解决农村

幼儿游戏场地的不足问题,农村教师可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让幼儿在小溪边、山脚下、树林中、田野边开展各种游戏。如组织幼儿玩军事游戏时,可以到树林中,让幼儿带上树丫做的“手枪”,扛起高梁杆做成的“红樱枪”,带上青草野树枝编成的伪装帽,使幼儿进入军队的各种角色,进行“队列训练”、“葡萄前进”、“侦察地形”、“埋地雷”、“抓敌人”等活动;又如组织幼儿到沙地上玩“办家家”、“种菜”、“修路”、“架桥”等活动,只要教师充分利用当地环境,农村幼儿也能有较好的游戏天地。

三、自制玩具为幼儿提供游戏器材

农村学前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废旧物品和自然物来“以物代物”弥补玩具的短缺。平时发动幼儿收集废旧物品,如棒冰棍、果冻盒、瓶盖、泡沫、麦杆、贝壳,树枝等自然物来代替某些游戏材料。农村学前班教师还应挤出时间制作一些精致、形象的玩具,如制作头饰、木偶、缝制布娃娃等;此外,还可发动家长帮收集制作玩具,如有些家长是木匠,就请他们把一些锯下的边角料留下,稍稍加工就能成为多彩的积木;有些家长是裁缝,就请他们收集碎布头,做成沙包、布贴画、布娃娃、木偶等;有的家长是农民,秋天收获玉米时,请他们选那些色白皮薄的上好玉米皮,撕开后可以做成编织材料。利用农村取之不尽的自然物和废旧材料制作成的各种玩教具,也随着各类游戏内容不断的实践和探索而日益丰富。

四、就地取材教幼儿制作游戏玩具

农村有许多材料,可以教幼儿制作玩具。例如用细线把花生和嫩豆一颗颗串接起来做项链;颗粒大的花生壳,装上纸制“船蓬”,做成小船;麦杆切成短节,用细线穿起来可制成窗帘、门帘、项链等;高梁杆用细竹针穿成片状,制作小房子、小方桌、小床、小栅栏等;玉米的苞叶可编成辫子、坐垫、茶杯垫等;火柴盒、旧画报在农村也比较容易收集,可用他们制作出小卡车、小书桌、小沙发、体操棒、小吊饰、拉花等。教师在教幼儿

制作玩具的过程中,既能培养幼儿的动手和发展其创造力,又能使他们受到勤俭节约的思想熏陶,一起多得。

五、保证幼儿有足够的游戏时间

游戏时间的增多,并不会使幼儿感到厌烦和无事可做,相反会使幼儿更加沉浸在复杂的、丰富多彩的游戏氛围之中。农村前学班大都设在小学内,教师在按排游戏活动时要动静交替,在不影响小学生的学习的情况下安排一些室内或室外的游戏。游戏活动应贯穿于各种教育活动之中,幼儿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寓教于乐,使幼儿在体、智、德、美、劳几方面都得到发展,为造就新一代打好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