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夏季热的7种食疗方

小儿夏季热是婴幼儿时期的一种特有疾病,多见于3岁以下的小儿。因其发病于夏季,故名夏季热。发病季节多集中在6~8月。

小儿发病后发热持续不退,体温多在午后升高,气候愈热,发热愈高,小儿口渴欲饮,头额较热,皮肤干燥灼热,无汗或少汗,小便频数清长,精神烦躁,舌质红,苔薄黄。

下面我们介绍7种夏季可以服用的粥品,有清热祛暑的功效,帮助孩子度过炎炎夏日。

1.西瓜汁 西瓜500克,榨汁,当饮料服用。

2.豆腐冬瓜汤 豆腐200克,冬瓜150克,煮汤代茶饮,每日1次。

3.淮山药粥 淮山药20克,鲜莲叶半张(切小片),扁豆15克,苡仁15克,粳米50克,将前4味药加水煎,取浓汁200毫升和粳米一起煮粥,熟时调入适量白糖服用。

4.莲子太子参粥 莲子15克,太子参10克,扁豆10克,冬瓜 100克(切小块),粳米50克,同煮粥,入白糖调食用。

5.荷叶绿豆粥 取鲜荷叶一大张,鲜竹叶15片,洗净,二者煎水适量,取煎汁先煮绿豆20克,待绿豆开花,再加粳米30克,煮成稀粥,早晚食用。

6.荷叶莲藕粥 取鲜荷叶一大张,鲜莲藕1小节,粳米30克,白糖适量。先将荷叶洗净煎汤500毫升左右,滤后取汁,再将莲藕洗净切成碎粒,与粳米一起加入荷叶汁中煮成稀粥,加白糖调味后食用,每日3次。

7.红枣扁豆粥 取红枣15个,扁豆10克,粳米30克。将红枣洗净、去核,扁豆、粳米一起加入煮成稀粥,早晚食用。

文/张葆青

发热是小儿十分常见的一种症状,也是很让妈妈担心着急的事情,特别是骤然起病,热势很高的情况下,妈妈们更加手足无措。门诊上经常会听到妈妈问 “会不会把孩子烧坏了?”、“会不会烧成肺炎?”“孩子烧得越高是不是病得越严重?”、“孩子发烧,不给孩子用抗生素行吗?”等等,其实这些都是对发热的误解。所以,正确认识发热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小儿正常体温

小儿的生理特点用中医理论说就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是指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其机体新陈代谢较旺盛,但脏腑的形态尚未成熟,各种生理功能尚未健全,其中包括体温调节中枢,所以小儿时期的正常体温较成人稍高,昼夜之间体温有一定的波动,并且易受环境及行为的影响。正常情况下,孩子腋下的体温为36~37℃,晨间低,下午稍高,但波动幅度不超过1℃;饭后、饮水、哭闹、衣被过厚、室温过高等均可使小儿体温暂时升高,这种体温变化不属于病理性发热。

发热的类型

临床上根据体温的高低可以将发热分为4种类型:低热<38℃;中热38~39℃;高热39~41℃;极热>41℃。但温度的高低并不能直接说明病情的严重程度,因为小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很小的刺激也会引起高热,这种高热并不代表病情严重。而且只有机体反应能力好的孩子才能出现高热。

发热的4大积极作用

1.发热是一种正常的免疫反应

发热是孩子生病的信号,但是也是机体抵御外界各种致病因子侵入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如病原微生物在人体内引起感染时,机体通过发热使新陈代谢功能增强,调动各种防御力量进行抵抗,如使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增多,加强对病原微生物的吞噬作用,使肝脏的解毒能力增强等。

2.抑制某些致病因子的生长和致病能力

体温的升高还能抑制部分致病菌在人体内的活动能力,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说发热是人体有防御能力的表现,它有利于进一步清除病原体,战胜疾病,使身体康复。发热是正气抵御外邪,与邪气剧烈对抗的表现,只有正气足的孩子才能在外感邪气时出现发热;正气不足的孩子如中重度营养不良、体质很差的孩子生病时,不但不发热,体温反而比正常的还要低,这是因为身体抵抗力低下,对于外邪的侵犯无能为力。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发热就是孩子自身的抵抗力与入侵的病原体作激烈斗争的外在表现,往往在几次发热之后你会发现自己的宝宝没有那么容易生病了。

3.发热有时可以控制疾病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