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的提出

儿童孤独症((autism)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1943年美国约翰·霍普金大学的心理医生雷奥·凯纳(Leo Kenner)首次将孤独症作为一种诊断分类提出。他报告了11个患有此症的儿童,其共同表现为:从婴儿期开始很少与人交往,极端孤僻,语言发展迟滞,缺乏交际语言,重复简单活动,要求环境中的刺激保持原样,行为刻板,缺乏想象。Kanner将这类患儿命名为婴儿孤独症(infantile autism)。我国开始对儿童孤独症的研究,特别是对弱视群体的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对孤独症儿童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及重视。

而在家长们中,有些家长对孩子是孤独症的问题并没有正确的看待,也不知道如何去治疗矫正孤独症幼儿,另一方面,如何对孤独症儿童进行个别教育,这对教师提出严峻的挑战。

研究目标

作为一线幼儿教师,了解儿童孤独症的特征,采取一定的方法、手段,积极的教育和训练,使孤独症儿童在语言方面的障碍及交流、交往方面的障碍得到较大的改善,对我们更好地研究儿童的认识和情感活动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也为我们了解认识儿童的精神世界提供了可探索的途径。

研究的内容、方法

1、文献资料查阅法。用文献资料查阅法掌握整理有关儿童孤独症的理论和实践资料。

2、观察法。观察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具体表现。

3、访谈法。通过访谈,和家长、教师交流,如实的记录幼儿在家在园的表现情况以及家庭学校对幼儿的矫正教育情况。

研究的时间、对象

研究对象:小班的一名特殊幼儿

研究实施阶段

(一)搜集资料,建立档案

1.个人情况

姓名:郑XX, 性别:女, 出生年月:2001年3月,入学时间:2004年9月

2.家庭情况

父亲:郑XX,私营商人,文化程度:大专。 母亲:朱某某,无业。 文化程度:中专。因工作繁忙,父亲很少和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在孩子身上投入的精力较少!母亲的文化程度较低,是较传统的家庭主妇。两个人较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与治疗,注重孩子的发展。

3.表现情况。

郑XX小朋友表现情况

能力项目

表现情况

交往

平时沉默寡言,从不主动与他人交往,不和别人目光对视,从不关心周围发生的事情,不参加集体活动。玩具不感兴趣。固执要求得到某样东西。

语言

间断性地冒出不符合汉语语法规则的话语并不断重复。以尖叫的方式对大人提出要求。

情绪

长时间发呆,或经常性莫名其妙地咬牙切齿,歇斯底里地尖声喊叫,固执。

爱好

咬袜子、脱裤子,有时甚至会喝自己的尿液;尿盆、对小大便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趁大人不注意玩起这些东西。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