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是宋庆龄的妹夫,早年曾是孙中山的积极追随者。当年孙中山与宋庆龄在日本结为伉俪,遭到不少国民党人的反对,而蒋介石却是寥寥可数的支持者之一。 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炮轰总统府,孙中山逃往中山舰避难,蒋介石闻讯后又立即赶赴广州,亲自护卫和服侍,为此讨得孙中山的信任和欢心。

宋庆龄直接与蒋介石打交道并对他产生厌恶则缘于他对小妹宋美龄的紧追不舍。一次在宋庆龄家中,蒋介石与宋美龄初次相遇,此后,蒋介石便对年轻貌美的美龄一见倾心,为将宋美龄搞到手,他请求得到孙中山的帮助,然而孙中山却认为此事不太可能,并劝告蒋介石不要操之过急。后来,孙中山把蒋介石的心意转告给宋庆龄,她表示极力反对,这不仅因为蒋介石已有妻室儿子,而且还与其他女人有着风流韵事。宋庆龄发誓要保护妹妹,甚至出言宁可看到美龄死,也不愿看到她同蒋介石结婚。

最终宋庆龄不愿看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更有甚者,蒋介石还背叛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将屠刀对准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这使得宋庆龄与蒋介石在政治上完全决裂。1927年4月22日,宋庆龄与国民党左派邓演达、何香凝、陈友仁和中国共产党人毛泽东、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等联名通电,严厉声讨蒋介石的叛徒行径,7月,她毅然通电宣告世人,不再参加国民党内任何工作,并于9月愤然出国,移居欧洲,以示与蒋介石势不两立的决心。

每当她与人谈起1927年的那场剧变,宋庆龄内心总是充满无限愤慨与激动。她把蒋介石看作杀人凶手和民族的灾星,她对世人说:“蒋介石使中国倒退了许多年,使革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但他终归是要失败的。”

一次,美国记者斯诺对她提起蒋介石皈依基督教的事时,宋庆龄立即摆出不久前著名青年作家柔石、胡也频、冯铿、李伟森、白莽等惨遭枪杀或活埋的事实,带着气愤和讽刺的口气说道:“正是信奉基督教的蒋委员长把我们最优秀的青年活埋了。显然,他修读《圣经》,还没有读到哥林多书呢!”接着,宋庆龄列举出蒋介石上台后大开杀戒的一系列罪证,怒不可遏地言道:“蒋介石一背叛革命就开始杀人,因此,只要他是国民党政府的独裁者,我就不在其中任职;如果他也算是个基督徒,我就不做基督徒。”

蒋介石对宋庆龄又气又恨,但碍于她是众所敬仰的孙夫人和自己妻姐的双重地位和身份,故一直不敢加害于她。对此,蒋介石曾无可奈何地表白:“如果她不是孙夫人的话,换个人我非砍掉她的脑袋不可!”

为达到拉拢和威胁宋庆龄就范的目的,蒋介石采取了软硬兼施的手段。宋庆龄出国后,他先是利用孙中山奉安大典的时机,电邀宋庆龄回国,参加孙中山遗体安葬仪式,并特意为她在南京建造一幢住宅,还任命她担任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校长,以给世人造成一种印象,即蒋介石是宽宏大量的,如果宋庆龄不接受回国邀请,则表明她不达事理,有失人情;如果她回来,则说明宋庆龄已与蒋介石达到谅解。因此,在宋庆龄尚未回国之前,蒋介石就已经放出了宋庆龄即将归国参加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工作的消息,迫使宋庆龄不得不接受自己制造的即成事实。

但宋庆龄毕竟是宋庆龄,她一向把名誉、气节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在参加完奉安大典仪式的当晚,宋庆龄便不顾劳累回到上海的寓所居住,拒绝对政治发表任何意见,对小妹和家人的挽留、相劝一概谢绝,对蒋介石委以的各种高官厚俸更是置之不理。在她的心目中,“宋庆龄的名字和声誉不能出借”。蒋介石利诱不成,再施毒计。1933年6月,蒋派戴笠枪杀杨杏佛以示威慑,此后,又在宋庆龄周围派人盯梢,至于写匿名信、寄子弹或打电话恐吓则一直没有间断,但均无奏效。最后,戴笠竟丧心病狂地让手下人策划出用汽车撞伤宋庆龄,使她不能四处活动的阴谋。但方案上报到蒋介石那里,经老蒋左思右虑后,唯恐若怒宋氏兄妹和全国民众,引火烧身,所以还是给否决了。

虽然蒋介石出于个人利益一再对自己的妻姐不仁不义,但宋庆龄并没因个人恩怨把妹夫的所为记恨在心。

当西安事变爆发,蒋介石被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扣押在西安后,她以民族大义和国家前途为重,力劝张、杨二将军释放蒋介石,争取他停止内战,实行抗日。并敦促蒋介石切实改正十年反共战争的错误,虽然这一步晚了,但改正这个大错误,晚一步总比永远不改要好。

后来,蒋介石又一次食言,挑起内战,造宋庆龄与家人天涯海角,各居一方,永不能相见的悲剧。但她始终期盼着国共双方捐弃前嫌,笑泯恩仇,实行第三次合作,表现出大海一般的宽阔胸襟和无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