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优质中学达数百所,要是给它们排名,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排名的尺度很难统一,即使在同一区县,***中教科的“秘密排名”尺度也不尽相同:有的以优秀率排名,有的以考上名校的绝对数排名,有的拿高一入学成绩与学生高考成绩的涨幅排名,有的以单科优秀率排名。而北京市***决不会拿任何成绩给全市中学做大排名。但是,关于中学的排名,市民之间从来没有停止过。显然,排在前两名的是人大附中和北京四中。

一、四中以文化的魅力征服北京家长

究竟先写四中还是先写人大附中让我很犯难。从现在的社会注意力来讲,似乎应先写人大附中。但在我看来,四中更像一位哲人静立在皇城根脚下,大度而胸襟开阔,总是让我无比敬畏;况且上四中是我当年疯狂追逐的一个梦想,我还是先写四中吧。人大附中的粉丝们别介意。

四中建校已有百年了。去年,四中举办了一个还算隆重的庆典仪式,请去了很多杰出校友。北京及外地的校长也去了一部分。据说当时有一个尴尬的场景——庆典开始后要放四中录制的学校介绍光盘,可倒来倒去,那张光盘就是放不出图像和声音!庆典结束后,光盘又能读出来了。另外据说,当时的庆典上,四中还请去了它的新对手、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这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可以牵强地理解为:这所传统王牌校无需在细微处显示它管理上的精妙;它希望接受挑战,与新的对手对话。庆典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离校的或退休的老师们、老校友们特别愿意回忆四中的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愿意回味当年四中的“孤独求败”——四中那些年一所学校考上北大清华的人数,比整个海淀区考上北大清华人数的总数还要多。

评价学校我很喜欢看学生的面貌、气质和素质。实话说,我接触到的北大毕业生未必都那么优秀,有的甚至很一般;但我接触的四中毕业生个个十分优秀,都是高素质,知识面宽,思想深刻,气质得体。北京人才行业流行这样一句话:一个人上的哪所大学不重要,重要的是上的哪所中学。我认为这太有道理了。有人称四中为“小清华”,清华在四中学生心中至高无上,事实上四中学生也具有清华学生严谨、理性的思维和心理品质。(还据说四中许多女生都希望上大学后找个清华男生给嫁了。这个信息绝对不假——我说话负责任。)

四中特重视培养“人”,把学生真正当“人”培养,而不是当“机器”培养。据说,一位家长参加四中的新生开学典礼后无限感慨:有的学校开学大讲特讲本校在高考中的辉煌业绩,而四中则只是大讲特讲“做人”。

四中是北京授课时数最少、作业量最少、节假日从不集体补课、且教学质量始终保持较高水平的学校,下午三点半就不上学了,从来没有加课之说,高考对他们来说真可以“等闲视之”。四中前校长邱济隆在家长会上讲,如果四中学生考不上本科,“那真是我们教育的失败”。我同事的孩子初中高中都在四中就读,现在一知名外企工作。同事说,在四中,他的孩子度过了“人生最快乐、最充实、最有意义的6年”。

四中学生的知识面宽与四中开设了大量富有特色的选修课相关。四中每学期为每个年级的学生开设30门左右校本选修课,内容涉及科学、技术、社会、人文、艺术等各个领域。四中建立了必修课学科免修制度,还经常聘请科学家、艺术家、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及专家来校开设讲座或选修课,创设各种条件,使学生认识社会,感悟人生,了解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

四中学生的高素质和超强的竞争力可从以下实例中得到说明:

——十几年来,四中每年都有百余名学生考入北大、清华两所著名大学,占毕业生人数的40%左右,95%以上的学生达到全国重点大学录取线。

——在近年来考入清华、北大的四中学生中,有40%以上获得各种奖励,大大高于两校在校生获奖的平均水平。

——近年来,四中每年有100余人次在市区以上各种竞赛中获奖,四中学生在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中屡获金牌,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四中学生共获得6枚金牌、2枚银牌、1枚铜牌。

——北京申奥过程中,四中二十几名“学生形象大使”成功接待了国际奥委会评估团。“大使”们良好的风尚、优雅的气质和流畅的英语表达,使评估团对四中的考察成为整个申奥活动中的亮点。

前面提到,四中前任校长邱济隆在家长面前出过豪言。邱校长敢出豪言,主要是他信任四中的老师。“那些老师太棒了!”曾在四中高中上学的、现在我们公司负责对俄罗斯外贸的小马说,“甭提那些老师水平有多高!老师从不拿着课本和教案上课,你只要跟着他的思路走,他给你分析得丝丝入扣,所以我们应付大大小小的考试从来没有紧张过。”据说四中20多年前开出的化学、生物等实验课,现在北京好多学校还开不出来。

今天,四中90多名在岗教师中就有特级教师3名,高级教师50名,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中有博士1名、硕士10名、研究生课程班结业或在读者28名。

结语:四中具有一定的“贵族气质”,它固守着“教书育人”的传统古训,家学深厚,从容淡定,不事张扬。从书法的角度说,四中的气质类似颜真卿的楷书书法:丰腴雄浑,雍容大度,气势开张,结体宽博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

二、人大附中以近年来的骄人业绩征服北京家长。

人大附中可当之无愧地列入北京甚至全国中学教育的前三甲。在北京及全国,人大附中目前都是基础教育的标杆。

教育家说过: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句话用在刘彭芝身上最恰当不过了。刘彭芝在她的《人生为一大事来》(教育部主编《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中回忆说:

1997年,当我接任校长时,人大附中已经是名满京城的地方名校。我完全可以做一个守成的校长,轻松自如地生活。但是,我给人大附中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办成一所“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世界名校。这是一个自加压力、超常发展的目标,也是一个必须奔跑才能达到的目标。

…………我上任的第5天,在学校图书馆二层的阶梯教室,我向全校教职员工宣布了人大附中的奋斗目标——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创世界名校。

这个目标在我心中已经积聚多年。

我没有得到预期的响应,大家的表情中,有渴望,然而更多的是疑惑,是不敢相信。甚至有几位老师低声议论起来:

“国际一流,太狂了吧!”

“太不现实了!”

不久,我又听到另外一些议论。有人怀疑“一个女同志,能撑起那么大的天吗?”…………

事实上,刘彭芝真的撑起了“那么大的天”。

今天的人大附中享誉全国甚至享誉全世界。与世界顶尖的中学名校及名校校长对话,刘彭芝显示了她足够的自信。

刘彭芝开创了人大附中全新的时代。

兼任人大党委委员的刘彭芝甚至让人大露了脸。

每年无数的达官显贵甚至是教育界领导排队等候在人大附中校门口,希望自己的子弟能在这个年过六旬的漂亮的教育家门下做个门生。

“我回头一看,我后面排着老T。”前些天,我的同事笑眯眯地回忆几年前送孩子上人大附中的情景时说,“老T也排队送孙子入学。”这里说的“老T”原是北京市***的主要领导,主管全市基础教育。

“老T”送孙子上人大附中也要排队,等待“叫号”,许多人对此津津乐道。

对于各种社会关系的子女,刘彭芝要亲自面试。据说刘校长很给人“面儿”,但也敢得罪人。她得罪的达官贵人不少,但被得罪的人还是照样尊敬她。这可能就是她作为教育家的人格魅力。

被列入北京教育的前三甲,以下的素材可资证明——

·人大附中的师资力量:

人大附中现有特级教师24人,国家级骨干教师16人,北京市骨干教师20人,博士后及博士20人,硕士69人,外籍教师24人。

·出色的教育教学成绩

20多年来,人大附中在北京市、海淀区的高考升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清华、北大、人大等名牌大学的主要生源学校。中、高考成绩稳居北京市和海淀区前茅。

2011年: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2名学生分别夺得北京文、理科第一名。这是该中学连续8年诞生状元

其他应该就不用写了

超常教育是刘彭芝的本行。目前,人大附中的超常教育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全面的素质教育体系

人大附中的选修课达120多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Nature》431,931-945(2004)登载了我国科学家参与的20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工程之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科研成果,人大附中有12名学生和1位老师参与了此项活动。为此,人大附中的校名、学生和老师的姓名由《Nature》杂志刊出,这也是中国中学生的名字首度出现在《Nature》杂志上。

结语:一个国家的命运一个重要人物几十年就可以改变;而一所学校的命运10年就可以改变。刘彭芝校长改变了人大附中。这让我想起历史学家对16世纪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评价:她像“一只凶狠的老母鸡,不动声色地蹲坐着,保护着她的臣民;在她的羽翼下,英国的初生的力量快速地成熟和壮大。”在伊丽莎白女王的统治下,英国一跃成为一流强国。10年间,刘彭芝校长让人大附中成为了中学教育的一流品牌。人大附中既是传统品牌又是“新贵”,英气勃发,咄咄逼人。从书法角度上说,人大附中类似于王羲之的行书风格,技法完美,风范婉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