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小学后,很多学习内容与“小学化”的教育内容大同小异,幼儿教育的 “小学化”是拔苗助长,而进入小学后的正规小学教学对于孩子而言,却成为毫无新鲜感、枯燥无味的内容重复,这必将导致孩子学习兴趣性不高,进而诱发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课、做小动作、不完成作业等不良的学习态度,这对于孩子的学习成长而言,危害甚重。

由此观之,禁止幼儿教育“小学化”确实是可续而必要的教育行为干预。关键是,如果仅仅是要求幼儿园在保育管理中做到“自我禁止小学化”,效果并非完全理想。

在现实中,不少地方收到家长追捧的幼儿园,恰恰是文化知识学的最好的幼儿园,很多家长在孩子回家后问的第一句话是“今天学了什么”,如果是学会了几个字,学会简单的算术题,不仅家长高兴,而且也被家长和亲友津津乐道。不少农村家长对幼儿园教师林孩子整天“疯玩”颇有微词,人为是在影响孩子成长,人为孩子学不到东西,这样的幼儿园是“误人子弟”。

现在幼儿园基本不主张教材式教学,但对于大部分家长而言,还是希望幼儿园购买统一的能让孩子学到东西的教材。这些现象报名,禁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幼儿园做起来容易,知识一个行为的矫正和令行禁止问题,但要想取得实效,关键还需要补上“家长课”,也就是说唯有让家长也科学审视幼儿教育,也做到自觉拒绝幼儿教育“小学化”,禁止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畸形才会见到实效。

禁止幼儿教育“小学化”还需补上“家长课”,首先应给家长补上科学的“幼教课”。

基层教育部门应围绕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工程等,加强科学的学前教育思想和理论的宣传普及,让所有家长都知道幼儿教育的特点、原则和培育目标以及孩子健康成长的衡量标准,知道让孩子快乐成长对孩子一生的重要意义。

让科学的幼教思想和理论得到普及,为消除幼儿教育“小学化”奠定扎实基础。事实上,基层民政、计划生育、宣传文化等职能部门还可以利用家长学校、育婴课堂等,采取提前干预的方式,普及科学的学前教育知识,引导家长和准家长树立科学的幼教观点,自觉拒绝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其次,幼儿园可以采取家园沟通等方式,利用家长会、家园沟通渠道、电话、邮箱、育儿在线等,与家长进行积极沟通,引导家长科学评价和认识孩子的成长,用科学的幼教知识引导家长的行为,引导家长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共同教育引导孩子快乐活泼的参与各种活动,培养孩子养成各种好的 行为习惯和品质,引导家长不做“小学化”的帮凶,避免在学前教育上家长“好心”帮了成长的“倒忙”。

最后是从严规范幼教行为。

一方面是加大对学前教育管理的监督执法力度,针对学前教育民办幼儿园比较多的现实,强化对幼儿园办园管理的监督与规范,对违反幼儿园保育规定,违反学前教育原则和要求的行为,坚决追剧责任,该取缔办园资质的立即取缔,该追究当事人责任的依法进行追究。

另一方面则是从维护未成年人权益法的角度,对个别家长等监护对象不科学的学前教育方法和行为进行依法就则,采取警告、警示教育、依法究责等方式,警示家长科学育儿,保证学前儿童健康成长,不让“小学化”的阴影伤害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