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师大版第九册《数学与交通》板块第一课时《相遇》这一课中,我着重注意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教材来看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以及列方程解决简单问题之后进行教学的。同时相遇问题中的对应思想对于今后学习分数应用题有着重要的作用,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不仅仅用于行程问题中,在解决工程问题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相遇问题的特点,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能列方程解决相遇问题。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本课的重点是:着眼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为让学生学会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能运用模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点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首先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建立符合孩子生活经验的情境,促使孩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生动的情境中感受“相遇”。在感知中找到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掌握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为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出示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努力完成,不过多的包办代替,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是提高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但也要注意因人而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还是进行适时指导,帮助其掌握解题方法,使其感受到解题后的成功。

4、教法多样化,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手段及教具,避免枯燥的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5、以学生为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悟到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6、在学法上力求做到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相关的问题,并以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小组汇报等学习方式解决问题,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悟到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在本节课中,注重培养学生及时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突显有独特思考方法的学生,促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能根据数学信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合理的选择,使解决问题的方法更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