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最近几天总闹,过了两天妈妈发现他耳朵有黄色分泌物,闻了闻耳朵还很臭,以为耳朵不干净,就给他擦了擦,没想到第二天就看到耳朵明显有脓液了,立马抱到医院,结果已经是化脓性中耳炎,医生说再晚点治疗就不是影响听力这么简单了,还可能会影响大脑。

一、当宝宝有了以下这些表现,那么就可能患上中耳炎了

1、发烧:如果宝宝连续发烧,吃了药也没有效果,就要考虑宝宝是不是患有中耳炎了。

2、不停的摇头:当宝宝耳朵不舒服的时候,就会变得焦躁,一直摇晃脑袋。

3、挠耳朵:如果宝宝频繁的出现摸、挠、揪耳朵,家长就要当心了。

4、哭闹不止:如果宝宝变得烦躁、爱哭,而且夜里总是睡不好觉,就要考虑带宝宝去医院。

5、耳朵臭臭:如果宝宝耳朵流出黄色的分泌物时,而且有臭味,家长要马上带孩子去医院。

6、听力下降:如果发现宝宝反应迟钝,喊他几遍都没有反应,要马上带宝宝去医院检查。

二、如何预防宝宝患中耳炎

1.及时防治感冒。因为很多中耳炎都是由感冒引起的。

2.让宝宝少含奶嘴。因为频繁的吸吮动作容易使病菌从鼻腔后端进入咽鼓管。

3.远离二手烟。因为吸入二手烟会使宝宝中耳炎感染率增加19%。

4.避免婴儿躺着喝奶和哭泣。因为在婴儿躺着吞咽时,营养丰富的液体会流入耳咽管并聚集,为传染性生物体创造非常舒适的滋生场所。如果宝宝躺在那里哭了很长时间,眼泪就会进到耳廓里,加上分泌物和脏东西,宝宝的耳朵很容易发炎。

5.调整睡姿:仰卧或侧卧。因为仰卧和侧卧的睡姿可以增加宝宝睡觉时的吞咽动作,从而促进中耳部位黏液的排流,降低病菌存留的机会、降低感染的危险。

6.教孩子正确的擤鼻涕方法。孩子够大的时候应该教他擤鼻涕时要温和而不要用力过猛,否则会导致耳朵感染。还应教孩子不要捏住鼻子强忍喷嚏,因为这样也会使感染进入耳朵。

三、宝宝中耳炎怎么治疗最好

中耳炎的治疗首先要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其次除全身应用抗菌和抗病毒药物外,鼻腔局部滴药也十分重要。

1、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如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

2、药物治疗

(1)单纯型以局部用药为主:可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混合液,如0.25%氯霉素液、氯霉素可的松液、氧氟沙星滴耳液等。

(2)局部用药注意事项

用药前先清洗外耳道及中耳腔内脓液,可用3%双氧水或硼酸水清洗,后用棉花签拭净或以吸引器吸尽脓液,方可滴药。脓量多时用水剂,量少时可用硼酸酒精。

3、滴耳法:患儿取坐位或卧位,患耳朝上。将耳廓向后上方轻轻牵拉,向外耳道内滴入药液3~4滴。然后用手指轻按耳屏数次,促使药液经鼓膜穿孔流入中耳。数分钟后方可变换体位。注意滴耳药液应尽可能与体温接近以免引起眩晕。

4、骨疡型中耳炎,引流通畅者,以局部用药为主,但应注意定期复查。引流不畅或疑有并发症者及胆脂瘤型中耳炎,应及早施行改良乳突根治术或乳突根治术,彻底清除病变,预防并发症。

5、如果是卡他性中耳炎患儿,治疗中除全身应用抗菌和抗病毒药物外,鼻腔局部滴药显得尤为重要,常用的滴鼻剂为1%麻黄素液或呋喃西林麻黄素液滴鼻剂。

6、小儿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更应重视鼓室内脓液的及时排出,以防引起听骨链的损害。所以,对小儿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就是合理使用抗生素和鼓膜切开,通畅引流,而且后者对中耳炎的治疗更为重要。

7、对于小儿鼓膜穿孔后的修补手术应及时进行,有研究人果显示,9岁以上的儿童患者接受鼓膜修复术可以获得较高的手术成功率,是中耳炎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精灵温馨提示:

中耳炎不像感冒发烧,一下子就能看出来,但是延迟治疗对宝宝的危害却是一辈子的,因此妈妈最好能有所了解,以便及时发现宝宝的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