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华中师大第一附中在全国高中学段率先实施素质学分制,引起了社会各界、中央领导的高度关注。在“发展教育”的办学模式下,学校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核心价值观,大力提倡“自主创新学习、多元优质发展”。学校开设的校本课程涉及艺术、体育、心理、科技、播音主持、学科课程、二外等近百种课程供学生选择,优化师资力量,加大校本课程的研发,着眼学生未来的发展。

一、校本课程的特点

校本课程是在学校本土生成的,既能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

1.实践性

校本课程大多属于实践性课程,它不以系统知识为基本内容,也不以读书、听讲为主要学习方式,而是围绕学生需要研讨和解决的问题来组织具有多样性、动态性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调查研究、讨论探究等活动中进行生动活泼的学习。

2.自主性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获取学习资源,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能动性。校本课程对学生发展需要给予强有力的支持,校内沟通给教师足够的自由时间和空间;良好的计划组织为可用的教育资源提供信息,作为课程理论与技术指导等方面的参考。

二、校本课程在华中师大第一附中的开发与实践

学校大力推进“五四零”课程新方案,上午改上五节必修课,每节压缩为40分钟,下午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和活动课,充分提高课堂效率。实践创新了初具雏形的素质教育体系,研发了初级校本课程。开设的校本课程从考虑学生需要出发,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学生情感的提升。

1.校本课程的自主选择

“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高一、高二学生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各选一门,在星期二、星期三下午统一开设,每个学生都会在自己所选择的课程中掌握一门体育运动项目和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学科课程。

2.校本课程的规范性

校本课程和必修课同样重要,学科安排、教学进度、学生反馈等都有严格的考核标准,学生要在达到校本课程的要求下才能取得相应学分,修满学分方可毕业。学分制不单单包含必修课程的学分,还包含校本课程的学分,充分地将校本课程深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3.校本课程的开展效果

校本课程的开展不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更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各类校本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学习活动的安排都给学生的主动参与留下了—些空间,创造了一些条件,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出问题、收集材料、操作思考、作出结论或提交作品。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科技创新、模型制作、航天航空、播音主持、艺术团、体育运动等多方面得到了长足发展,为自身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