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口味是后天形成的饮食习惯。父母应有意识地引导宝宝养成健康的口味习惯。

1、出生6个月内,食物中应该不加盐,以后逐渐增加,到3岁后才能接近成人口味。

经常吃较咸的食物,宝宝会对咸度产生耐受,越吃越咸。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证实,盐吃得越多患高血压的风险就越大。而且3岁之前,肾脏排钠功能还不完善,过量的钠盐对婴幼儿肾脏是一种负担。

有些妈妈担心不加盐口味不好,宝宝不爱吃,会“没力气、没脚劲”,喂宝宝时总喜欢自己先尝尝咸淡。其实,宝宝对咸的敏感度远高于成人,这种敏感度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如果以父母“正好”的咸淡来喂宝宝就过咸了。而且中国营养学会对6月龄以内婴儿钠的日推荐量是200毫克,换算成食盐是0.5克。宝宝平时喝的奶,还有蛋黄、鱼泥、肉泥、蔬菜、水果泥等天然食品中都含有一定量的钠,足够宝宝的生理需要。如果宝宝从未吃过加盐食物,他的味觉敏感,自然能接受食物的天然味道。这里应注意,其他调味品,如酱油、味精、鸡精、番茄酱也含有一定量的盐。

2、反复多次尝试帮助宝宝接受新的口味和新的食物,必要时可尝试10~15次。

3、对已经有口味偏好的宝宝,要耐心的慢慢纠正,如慢慢减淡食物口味、把清淡的食物做得更有趣、和其他宝宝一起吃、营造良好的进食环境等。

4、新生儿期应养成喂白开水的习惯,不给糖水。6个月后尽量不喝果汁,改为啃食水果。

和咸味一样,甜味也是越吃越重的。而且宝宝与生俱来就喜欢甜、鲜味,不喜欢苦、涩、酸味。在喂食过程中,遇到涩涩的绿叶蔬菜水、酸酸的果汁水或淡淡的营养米粉,宝宝可能会出现难看的表情或用舌头顶出来。妈妈不必担心,这不是宝宝不愿吃、不喜欢吃,不要因此而放弃或是加糖。如果什么都加糖,不仅味道单一、影响味觉发育,而且增加了热量,为肥胖埋下隐患。爱吃“甜”食的宝宝龋齿发病率也高。

一些市售婴儿食品(如米粉、瓶装食品)不加糖、不加盐、不加调味品,口味清淡,大人可能觉得不好吃,但更符合宝宝生理发育和科学喂养原理。千万不要挑选或制作一些口味重的食品给宝宝吃,以免加重脏器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