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会堂。本组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记者王海欣摄

                   国家博物馆即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

                                              北京火车站

                                               民族饭店

                                              民族文化宫

                           工人体育场。实习记者任海宁摄

10万建设大军投入工程

1958年的中国,经历了抗美援朝、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和“一五”计划建设,虽然新兴的中国仍然处于西方国家的经济、政治封锁与夹击之中,但此时经济已初具规模,这就为新中国首都的建设提供了条件。审视当时的首都北京,基础设施还比较缺乏。整个首都没有像样的火车站,也没有像样的博物馆。全国人大、政协开会没有固定场所,国际友人下榻之地大多比较简陋等等。

1958年8月的北戴河会议上,中央确定兴建十大建筑,以迎接国庆十周年的庆典。当时,周总理亲自审定设计方案,专门委派国务院一位副秘书长负责联系工程建设事宜。他说:“要古今中外,一切精华,皆为我用,中国人民之所以伟大,就因为我们能吸取世界一切好的东西。”

十大建筑于1958年9月以后开工兴建,在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大庆前夕竣工。整个工程由周恩来总理直接领导,万里担任总指挥。短短三天之内,北京的34个设计单位,包括梁思成等来自17个省市的30多位顶级建筑师,全国各地10万建设大军投入此项巨大工程。

1959年9月,历时一年建设的十大建筑(其中华侨大厦之前已拆除,今重建)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毛泽东给人民大会堂取了名字,也给北京火车站题写了站名。

十大建筑曾更换“内容”

1958年9月5日,时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副市长的万里在市政府会议上,传达了中央关于筹备庆祝建国十周年的通知,要求在建国十周年之前建好大会堂、革命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国家剧院、军事博物馆、科技馆、艺术展览馆、民族文化宫、农业展览馆,加上原有的苏联展览馆(即北京展览馆)共十大建筑。另在玉渊潭附近建十几幢别墅式的宾馆。此即最初所提国庆十大工程,又称十大建筑。

后来,鉴于原计划的十大建筑中,有的已经建成,如苏联展览馆;有的推迟缓建,如科技馆、艺术展览馆(即美术馆)、国家剧院;有的原来算作两座,如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实际是一座建筑;有的虽为国庆工程却未列入十大工程,如钓鱼台国宾馆;有的当时正在兴建,后又列入国庆工程,如北京火车站、华侨大厦、民族饭店、工人体育场。

所以,最后完成并确定为首都国庆十大建筑的是: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农业展览馆、民族文化宫、北京工人体育场、北京火车站、民族饭店、华侨大厦、钓鱼台国宾馆。

■重访现场

千万民众参观人民大会堂

十大建筑中,人民大会堂是最富政治象征意味的建筑。在这里,中国版图上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都有以自己名字命名、体现地方特色的厅室。

今年42岁的张军和妻子第一次来北京,从老家河南驻马店坐火车到北京,7个小时的车程其实并不长,但真正下决心放下手里的活儿出来转转却并非易事。到北京的第一天上午,张军就带着妻子来到天安门广场。“到首都,怎么能不到这转转。”夫妻俩排在人民大会堂门前,翘首以盼。

据统计,自1979年7月15日正式面向社会开放,人民大会堂已接待了数千万人次的民众参观。

人民大会堂坐西朝东,南北长336米,东西宽206米,高46.5米,下有5米高的花岗岩基座,周围环列有134根高大的圆形廊柱。人民大会堂正门面对天安门广场,正门门额上镶嵌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正门迎面有12根浅灰色大理石门柱。

一走进门,便是简洁典雅的中央大厅(只是门厅不设座位),厅后是宽达76米、深60米的万人大会堂;大会场北翼是有5000个席位的大宴会厅;南翼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楼。

■画龙点睛

十大建筑仍发挥重要作用

20世纪50年代末期,新中国正处于困难时期,但十大建筑迅速完成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

当时根据中央的意见,“十大建筑”中至少有三座要安排在天安门广场之内。后来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建一座,即现在的国家博物馆。

现今,60多年过去了,党和国家及各人民团体举行重要活动的人民大会堂,以“目”字形为平面布局的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1999年被国际建筑师协会评选为“当代中国建筑艺术精品”的民族文化宫,当时规模最大的北京站,园林古迹之风浓郁的钓鱼台国宾馆,30多个国家元首曾经下榻的北京民族饭店,举办新中国第一届全运会的工人体育场等等,都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刻下了深深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