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个主题中我们通过案例分析了解了品德与社会学科主要的教学策略。《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设计教学活动要把握课程的核心,关注学生的发展。

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教师课前做出周密的策划,这就是对教学的预设。教学预设是教师发挥组织、引领作用的重要保证。从某种程度上讲,有什么样的教学设计,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教学行为。课堂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媒体等诸多因素。“如果孩子没有愿望的话,我们一切想法、方案、设想都化为灰烬,变成木乃伊。”由此可见,教学策略的选择应立足于学生,服务于学生。接下来第三个主题我们就来谈一谈“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

从以往单纯的备教案到今天的教学设计,这一变化让老师认识到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及其他有关方面。依据学生的差异特点,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在不同层次上都能得到发展。

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就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再是单纯的被动地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也不再是老师讲,学生被动学,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在学习中学生应该起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建构教学知识。让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中经历、感受、体验,不仅获得知识,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还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为学生的终身成长奠基。

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需要教师做到认真分析教材,认真实证地分析学生情况,确定好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努力寻找学生喜欢的、身边发生的且与所学知识密切相关的活动,以帮助学生学习。老师们,你们认为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应包括哪些基本要素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