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长大成材。实现这一美好愿望需要多方面条件,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的第一种教育,对孩子将产生终生的影响。对幼儿进行良好的教育,使之形成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就能为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之受益终生。如何培养孩子好的习惯和品质呢?可在生活中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儿童出生后第一年,几乎完全依赖于成年人。一岁后独立性开始萌芽。三四岁时,独立性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时幼儿逐渐有了自己的愿望、主意,渴望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地进行各种活动。这在幼儿心理的发展上是极为可贵的,对于幼儿能力的发展、性格的形成都有重大的意义。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抓紧学前期这一独立性发展的关键期而努力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呢?培养幼儿独立性的方法、途径是多方面的,我在这里谈三点。

1、要以新的眼光认识幼儿。

家长要看到他们能力的发展,要看到他们产生的新愿望、新要求,并且像尊重成人的愿望、要求那样尊重幼儿的愿望与要求,对于其中合理的愿望与要求,还要应尽量给予满足。

2、要给儿童活动的自由。

对幼儿的活动,不要代替、包办太多。应该给幼儿以较多的自由,让他们独立地去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而不是“旁观者”,或“指示的执行者”。

3、要给幼儿动脑的自由。

家长不要要求幼儿局限于一定的思维模式或者统一要求,应该鼓励和启发幼儿积极开动脑子,敢于独立思考。

二、家长和孩子一起写日记

很多父母都有为孩子写成长日记的习惯,记录孩子每天的进步,为孩子保留成长的足迹,也是孩子长大以后送给他们的最好的礼物,然而这种成长日记的大多数是家长单方面进行的。建议,以后可以和孩子一起写成长日记。

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也在不断地观察和模仿,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如果父母不了解孩子,就不能做到有的放矢,降低教育的效果。那如何更好地了解孩子呢?可以尝试一下由孩子为父母写成长日记。孩子叙述父母当天的表现,评价父母的行为。如果孩子刚开始讲出几个简单句,家长也不要气馁,时间长了,孩子习惯了,他的叙述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全面。这种日记方式使父母全面清楚地了解儿童心目中的世界,让父母正视自己,及时改变习以为常但又是不良的观点和行为习惯,营造一种民主氛围,能有针对生性地进行疏导。孩子太小不会写字也不要紧,在孩子会写字前,由孩子口述,父母笔录,最后由孩子郑重其事地签名(可画一个孩子喜欢的符号);孩子会写字后由孩子自己写。

三、打开兴趣之门,让孩子爱上学习

在个性的培养中,学习兴趣也需要关注的因素。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家长不管教什么,首先必须努力唤起孩子的兴趣。只有当孩子有了兴趣时,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1、充分利用日常生活情境进行教育。

比如,在教孩子认字时,可以制作许多小卡片,在上面画上憨态可掬的小动物、房子、树木等,在画面下标出名称,家长就把这些卡片贴在餐厅、厨房、客厅和卧室的墙壁上,让孩子可以常常看到,以加深印象。家长还常常利用这些卡片和孩子做游戏、编故事。每次出外散步,看到街道两边的店名,都一起大声地念出来。这些方法是很有效的,孩子认识的字会越来越多。

2、用角色互换的方式培养孩子。

每天晚上给孩子讲睡前故事是许多家长都会做的事,如果能把这种讲故事的任务由家长和孩子共同承担,既可以丰富孩子的语言,又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同时还调动了孩子读书学习的积极性。

3、相信孩子的能力。

我的孩子在上幼儿园,喜欢绘画,也会读报写字。他画画时,还要写上文字。刚开始,他问我某个字怎么写时,我都会说:“来,妈妈握着你的手教你写。”但他不愿意,他说:“妈妈,你在这里写,我在旁边看着你。”于是,我边写边说字体结构、笔画名称。等我写完,他就可以模仿了。后来,他掌握的偏旁部首多了以后,他有些字不会写,也不需要我一笔一画地示范,只要告诉他这个字的结构和部首就行了。所以,我们要相信孩子的能力,他们总会给我们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