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把常见的父母惩罚孩子的方式分三种:

1、权力压制(打一顿,靠巴掌解决问题)

2、撤销关爱(走开,我不想看见你)

3、说服引导(解释孩子行为不恰当的理由并提供如何弥补过失的建议)

第一种权力压制,可让孩子短时间内停止错误行为,并可能由于害怕惩罚而不敢再犯,但同时可能会让孩子产生害怕、生气,甚至怨恨的不良情绪,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同时不利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孩子可能会变得逆反、抗拒,而且不懂得关心他人。

第二种撤销关爱,会让孩子产生关爱缺失的焦虑,不利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将来可能进一步影响孩子自尊自信的建立。因为孩子会在忧虑中变得过于依赖外界,缺少丰盈而踏实的从容内在。

第三种说服引导的方式,这是我推荐的方式。因为它会对孩子的行为作出解释,着重指出孩子做错事情造成的危害,并帮助孩子一起去弥补错误。比如,当孩子打翻了垃圾桶,父母应该冷静地告诉孩子:你刚才跑得太快,把垃圾桶打翻了。太脏太乱,会滑倒人的,我们一起收拾好它吧。

这种方式为孩子提供了评价自我行为的认知标准,让孩子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以及为什么是正确的,利于孩子对他人产生同情心。同时,利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

有些父母会觉得,孩子那么小,对他讲道理没有用,还不如打一顿来得实在。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对2~5岁的孩子来说,讲道理的方法也非常有效,它能促进儿童的同情心和共情能力,并且孩子会倾向于服从父母的意愿,想要做父母要求的事情。

也有些父母认为,对不同的孩子,应该采用的教育方法不同:有些孩子不适合“打”这样的强硬方法,而有些孩子可能只能对他“来硬的”。孩子的个体差异性的确存在,但是打孩子,仍然是下下策。

对于那些具有焦虑气质的孩子,受到训斥会焦虑、退缩并嚎啕大哭,这样的孩子更需要温和、解释性的教养方式。而对那些冲动、莽撞的孩子来说,说服引导的方式可能并不能立刻见效。但即使对于冲动气质类型的孩子,父母仍然应该保持耐心,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温馨互动关系,这种关系会保持他们让父母赞赏的强烈愿望,从而鼓励他们做出符合父母要求的事情。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父母不会仅仅使用一种惩罚方式,往往可能用到几种方式。比如有些主要使用讲道理的方式,而当惩罚对限制孩子重复过失行为非常必要时,也可能会采用这种惩罚策略。这种“讲道理加适度惩罚“的形式,与”说服引导“类似,也是可推荐的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