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曾经在饭店里看过非常典型的中国式家庭喂饭,一桌三人,爷爷、爸爸和小孙女,正在等上菜。小女孩四五岁的样子,正看着眼前IPAD里的动画片咯咯大笑,旁边的爸爸更忙碌,手指一直在手机屏幕上划来划去,目不暇接。过了一会开始上菜了,爸爸继续低头打游戏,一旁的爷爷顾不上自己吃,先往孙女嘴里喂饭。

前面几口还算顺利,没一会小女孩开始抗议,爷爷喂饭的手挡住了她看IPAD,小女孩开始不停地推开爷爷的手,爷爷有点生气了,“吃完这一口再看,要不然就关了。”

一旁的爸爸见状也终于停了下来,对女儿吼起来:“再不吃我就没收IPAD。”小女孩委屈地大哭起来,嘴里的饭也掉出来撒了一地。

看孩子大哭,两个男人有点着急,继续哄着“不没收,还可以看,但也要吃饭,不然就不给看。”终于,双方妥协,接下来小女孩一边看动画片一边完成了吃饭的任务。

我不由地感慨:孩子对吃饭的兴趣就是这样被大人破坏掉的。从这一幕我几乎可以判断,这样的情形也许天天都在家里上演。为什么这么说呢?

把电子设备当交换条件会让孩子更反感吃饭看小女孩熟练使用IPAD的手指,可以断定孩子在家一定也经常玩。有些家长说,IPAD上有很多不错的应用,孩子可以边玩边学啊。的确,那些应用很好很不错,“还可以开发智力”,但这不等于说就可以把它交给孩子随便玩。

我观察iPAD上的很多儿童应用,画面动感,声音刺激,而且也有很强的互动型,而正是这种互动性会让孩子上瘾。

给孩子无节制地玩这些互动游戏,无疑是给孩子吸精神鸦片,放下电子设备,孩子对身边的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而一旦大人强行要求孩子停止,孩子马上就有很强的逆反心理。

你想一想,自己正玩得带劲,突然家人让你立即停下来开始吃饭,你会是什么心情?你会坦然接受吗?而一旦家长说:“吃完饭才能看”,这更让孩子发觉是吃饭妨碍了我继续玩,必须完成吃饭这项讨厌的任务我才能重新获得玩的资格。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