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托儿的入厕能力培养

上海市徐汇区田林六幼陈雪梅

托班孩子刚入园,在很多方面是很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的,尤其是那些以前从未有过集体生活经验的孩子。因此作为一名托班的老师会在刚开始时的一日活动中遇到很多比较棘手的问题。

入厕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生活环节,它能反映一个人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卫生习惯.入厕能力的培养是生活教育的一项内容,而生活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早期对幼儿进行入厕能力的培养,有益于增进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对幼儿的智力、情感、独立性克服困难的能力等都有重要作用。从小培养幼儿的入厕能力,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孩子自身发展的需要。

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比较娇生惯养,不少家长出于对孩子的宠爱,对孩子过分关心、照顾,连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也都包办代替了,不知不觉中压抑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需要和能力的发展。刚入园时,我班上有几位幼儿小便不能自理,需要老师的帮忙才能解决(尤其是到了衣服穿得多的时候),吴颐宁、俞志伟等几位幼儿在睡觉时要用棉垫子,不会用语言向老师表示大小便,常常要小便在身上。

而托班的幼儿正是能力培养的最佳期,入厕能力是孩子应具备的最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完全可以通过学习、训练达到。所以我们认为应尽快对这些孩子进行入厕能力的培养入手,使他们能较快地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我试着开始从以下的几方面环节着手:

一、创设家庭式的环境:

刚入园的托儿对亲近的人有强烈的情感依恋,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家庭式的环境,给孩子母亲般的关爱,让孩子有安全感。这样,他们才会消除紧张情感,用语言主动向教师表示入厕的需求。另外,我们的盥洗室虽然在室内,但为了满足班级中不同层次孩子的需要,特地准备了几个痰盂,让孩子自由选择,像有些孩子在家习惯用痰盂的,我们不强求她们一定要像别人一样,采取蹲式小便,让她们保持原来的习惯,以后慢慢适应改变。

二、以个别交流为主与集体教育相结合,培养幼儿的入厕能力

托班孩子刚入园,入厕中产生的问题最为突出,我们首先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贪玩而忘了说,才尿湿裤子;二是紧张或害怕;三是因不会脱拉裤子不敢说;四是换了陌生环境不愿在幼儿园大小便。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分别“对诊下药”,如对情绪紧张的孩子,多去跟他说说话,经常抱抱他、亲亲他,从而消除他的紧张情绪;对于尿湿裤子的孩子,及时换上干净的裤子,丝毫不责怪,耐心开导,并多观察其神色,及时提醒。把生活中发生的事编成小故事,如“宁宁真能干”,让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习入厕的方法。提醒幼儿知道大小便了要跟老师说,应小便在槽内或痰盂内,每次入厕后对一些自己入厕的孩子予以表扬鼓励,另外带他们看哥哥姐姐小便等,从而让其他孩子模仿学习入厕。这样,多数孩子学会了入厕。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