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往往会把“量入为出”演译成相反的错误观念:“量出为入”——只要认为事情是对子女有益的,合理的,父母会即时尽力的提供资源配合。

2011年6月13日天津南开二马路一户楼房发生了一桩跳楼惨案。说是妈妈为80后的儿子买婚房已花尽了所有积蓄,还借了30万,儿子再找妈妈要彩礼钱时,妈妈因为拿不出,母子产生了争执,然后妈妈说儿子这是在逼她去死,儿子说那你就死吧,结果妈妈真从五楼飞身而下,当即身亡。

健康的爱不是给孩子富庶的物质条件,让他们在0压力的情况下成长;而是让他们渐渐面对社会,培养他们能应对、有担当、懂分享的能力。现在之所以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变成卡奴、房奴、月光族,是因为父母在子女的物质生活管理及财富传承方式上犯下最基本的错误,把孩子引入歧途。

“资源有限,欲望无限”,这是经济学最基本的理论。然而,不少父母从孩子未懂事开始就种下一个完全相反的理念:“资源无限,欲望有限。”

一对夫妇带着儿子逛超市,儿子跑到饮品柜拿起一包饮品,不肯放下。妈妈打算由得儿子拿走这包饮品,她去结账。爸爸提出反对意见,坚持不应为这饮品买单,从儿子手上拿走饮品,放回原处。这时儿子开始哭闹,妈妈心软改变主意,跟爸爸说︰"这包饮品又不贵,买就买吧。

这样一个场景,相信太家并不陌生,很可能你也曾经历过。面对子女提出的物质要求,父母心存"又不贵,买就买吧"的想法十分正常。然而,用更长远的眼光来看,这种想法潜在很大的隐忧:父母让孩子产生「资源无限,欲望有限」的错觉。孩子的物欲,2岁时是一包饮品,6岁时一个名牌书包,10岁是一双名牌球鞋,到14岁是一台时款手机,到18岁是一台最新款手提电脑...这些都是父母能力范围以内,予以满足看似没甚么大不了。

但从小就养成一种习惯,任何物欲也能得到满足,欲望持续增大终有一天会超出父母能力范围之内,到时孩子才惊觉物欲得到满足并非必然,这样会出现甚么样的结果?本篇开首所写的天津南开二马路家庭悲剧,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出来的。

因此,由两岁,由一瓶饮料开始,就应把这种潜在危险给杜绝。父母希望给子女好的物质生活是无可厚非,但满足孩子需求并非无条件、无限制的,必须让子女从小就理解甚么是需要和想要。

父母往往会把“量入为出”演译成相反的错误观念:“量出为入”——只要认为事情是对子女有益的,合理的,父母会即时尽力的提供资源配合。

因此,要把孩子的错误观念紏正,须在安排子女生活开销上,坚持明确展现“量入为出”的原则——每月定立预算上限,即使遇到对孩子再有益的东西,预算用毕即要延迟到另一个财政月有充足预算时再行消费。

香港儿童教育专家

简介: 擅长以简单省力的方式解决复杂的儿童教育问题,提倡为人父母应该使用“懒人管理法”,为子女只负“有限责任”,对子女进行自由快乐管教模式,让日常生活本身成为子女最佳的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