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只要能考出好成绩,就是教师阅读教学的实效吗?”这个问题,我想在素质教育深入实施好多年之后,已经没有任何争论的必要。单纯的追求学生考试高分,那仅仅是应试教育时代对好学生好老师的定位标准。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阅读教学的实效并不仅仅体现在学生成绩的提高更重要的体现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上,体现在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上,体现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上,体现在学生体现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上,体现在对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扬上,更体现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

同样,“小学阅读教学的实效就是教会学生读书吗?”的话题,答案也不仅仅就这么简单。教会学生读书,只是的阅读教学最表面的目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考虑汉语的文字特点”,“尤其是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本把握的能力。”阅读教学就是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丰富精神世界,从而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做人。那么要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应该怎样做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把握好文本语言特点及人文内涵。

准确地解读文本,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要从普通读者欣赏性的阅读、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这三个角度,一步一步地潜心研读文本,把握其语言特点及人文内涵。解读文本时,忌浅——浅尝辄止;搬——急于看教参中的“教材分析”,不能用别人的理解代替自己的研读;偏——教师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自己把握不住,教学中当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所偏出时,教师就会不知所措,不加引导,甚至推波助澜。泛——不把功夫用在吃透课文上,而是漫天里找相关资料,找到之后爱不释手,这就导致了上课撇开文本,大量补充图文资料,造成了“泛语文”的偏向。

二、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就是指课堂教学的设想和计划,即在课堂教学工作开始之前教学的预计和筹划。进行教学设计,首要的是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两个因素必须考虑:一个是课标的要求,特别是课标规定的年段目标,不可越位,也不可不到位。另一个因素是学生的水平,学生已有的知识、认识和学习能力。在“理解内容”方面,教师容易低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文本的思想内容,学生往往已经理解了,甚至发表了精当的见解,老师还不断地问,学生只好强打起精神答,磨来磨去,效率不高,更重要的是磨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产生厌烦的情绪。我们应当牢记奥斯贝尔的这句话:如果把全部教育学、心理学归结为一句话的话,那就是我们的儿童已经知道了什么。课前了解学生,知道学生已知、已会了哪些,找准最近发展区,十分重要。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在已知的基础上探求未知。用整合的思路,整合的问题,将教学设计成几大板块,清清爽爽,一目了然,体现出教与学的层次性。

教师在设计时,还要注意分析导致阅读教学实效性不高的原因——教学目标中的年段语言学习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取舍不当,重内容,轻形式;教学实施中非语文活动多,冲击了语文训练。总之,工具性萎缩,忽视语言学习,特别是忽视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忽视揣摩作者是怎样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忽视从读学写、了解文章写法,是造成阅读教学实效性不高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在设计中要注意让要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地去读书。要善于营造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场”,使他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越高,其收获就越多,其效果就越好。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的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因此,我认为只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才能把语文课上得有语文味儿,也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三、教学过程中要灵活机动地实施教学。

阅读教学要摒弃单一模式的教学,提倡多元教学模式,“多元模式”。要摒弃单一模式,提倡多元模式教。学。无论哪种模式,都要围绕学生学会、会学、越学越聪明来设计。准确地解读文本,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要从普通读者欣赏性的阅读、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这三个角度,一步一步地潜心研读文本,把握其语言特点及人文内涵。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教学双向性很强的艺术。要提高语文课堂效益,就必须从教与学这两个因素上下功夫,使“教”牢牢吸引住“学”;“学”和谐的促进“教”。 而阅读教学也应该在两个方面下工夫,使“读”紧扣“学”;“学”中提升“读”。当然,“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让我们在已有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阅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从而促进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