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教学设计

教材教材分析:

小数乘法的意义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这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学生列出算式是没有问题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教材中呈现的方法都是利用了乘法的意义,教师对于学生的计算方法只要的合理的都予以肯定,不要局限于某种方法。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由于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对整数乘法的意义基本上掌握了,而小数乘法的意义只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原有的知识结构应该是对学习小数乘法的意义具备的。由于学生原有的知识对学习本节课内容比较多,再加上教材中情境图,学生学习兴趣一定会高。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2、理解小数乘法整数和整数乘法相同。

3、学会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学会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导入谈话。

师:你知道世界上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是什么吗?

2、课件出示教学情境图。

3、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教学时,让学生读一读有关信息。该信息十分有趣,但对学生来说都比较生疏,所以让学生认真读一读。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生1:三趾蛞蝓在树上每分大约爬行多少米?

呈现已知信息,它在地面上每分大约爬行2.1米,在树上爬行速度是地面上的2.15倍。

(1)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

2.1×2.15

(2)估算。

要求学生先估估2.1×2.15积,并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学生可能出现:把2.1估成2,把2.15估成2,所以结果是4米。这时教师可引导提问:是大于4米还是小于4米?这样学生就知道每分大约爬行4米。

在此基础上,师引导学生用笔算来解决这个问题。

(3)尝试计算。

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然后汇报交流。

师配合板书:

2.1×2.15=4.515(米)

2.1 5

× 2. 1

—————

2 1 5

4 3 0

__________

4 5 1 5

直接用小数列竖式,然后重点解决小数的位数问题,使学生明确第一个乘数有2位小数,第二个乘数有1位小数,两个乘数一共有3位小数,所以积就有3位小数。

2、师提问:三趾蛞蝓在地面上1时大约爬行多少米?

呈现已知信息:三趾蛞蝓在地面上1时大约爬行多少米?

(1)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

2.1×60

(2)估算。

只要学生能估算出每时大约爬行120米就可。

(3)用竖式计算。

让学生自己独立列竖式计算,然后与同桌交流,互相检查计算过程,结果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算式时,教师要突出0的处理。

要先落0,再点小数点。最后结果可以去掉小数点后面的0。

3、课堂不结。

师: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你有什么体会?

生:可以按整数计算方式列竖式。

生: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也应有几位小数。

生:遇到末尾有0的,在计算时可以先不管0,直接计算。然后点小数点,最后去掉小数点后面的0。

三、课堂活动

1、完成课本第47页“练一练”第1题。

(1)生独立计算,师巡视检查。

(2)全班反馈。

2、完成课本第47页“练一练”第3题。

(1)让生直接说出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2)让生说一说你的根据。

3、完成课本第47页“练一练”第2题。

四、巩固学习。

(1)完成课本47页“练一练”的第4题。

(2)完成课本47页“练一练”的第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