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老师在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上均有很高的造诣,这是人尽皆知的。然而,他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同样独树一帜,呈显出鲜明的个性,为广大教师进行口语交际教学实践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参与他的课堂,听者往往浑然忘我,沉浸在美好的教学境界之中,深深地被他深厚的功底、精湛的教艺所折服。谁不为他这40分钟的丰富内涵和浓厚情趣以及教学环节的呼应转承、主体与主导的水乳交融、个体指导与群体训练的相得益彰而击节赞叹呢?难怪学生在他的课堂思维敏锐、妙语连珠,课堂高潮迭起,让人忍俊不禁。为欣赏于老师在口语交际训练中的教学艺术,我们不妨将目光聚焦他所执教的《观察蔬菜、水果,招待客人》。

课始,于老师挎着盛有水果和蔬菜的篮子走进教室,借助与班主任的简单对白,营造了一个既贴近生活又极其真实的准备招待客人的教学情境。小朋友那新鲜、好奇并略带怀疑的目光,证明了于老师巧妙的导课已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并锁定了注意力。接着,于老师又从“我买点东西准备中午招待客人”入题,到课中“我该怎样用这些东西招待客人”,至课尾“就按同学们说的去招待客人”,各环节前后呼应,首尾圆合,不仅学生的口语交际动机与口语交际活动徜徉在环环相扣的口语交际情境之中,而且这步步深入的训练,也顺应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语言发展过程。临近课终,于老师又借助班主任的参与,以“借篮”为跳板,出人意料地抛出个“节外生枝”的“分类装篮”问题——用两只篮子装这些东西。浙江省特级教师周一贯将此喻为“神来之笔”,说它既与生活实况相符,又寓分类的逻辑训练于其中,可谓一石二鸟,为整堂课的结局锦上添花。

招待客人,应该说是司空见惯的生活小事,也许正是由于它的常见,才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但若要得体妥贴,却并非易事。于老师将它确定为口语交际的话题,既贴近生活,又具有较高的训练价值,关键在于如何联系并调动学生的经验世界,让他们在多层次的互动交流中进行口语交际实践。于老师在下面几个问题的处理上是十分明显的:第一,由浅入深,由易而难,体现训练的层次性。如在说水果、蔬菜的时候,于老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语言发展规律设计了四个层次的训练,并且从具体准确到生动形象,步步深入。先说买了些什么东西;再说每样东西各有多少数量;接着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比如什么形状、什么颜色、什么气味等;最后不但要说出有什么东西,多少数量,而且还要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第二,点面结合,摆正了个体指导与群体训练的关系。如说水果、蔬菜的时候,先让同位的同学练习说,再请个别同学到前面说。因为有同位练说的基础,所以争取到前面说的同学很踊跃,表达效果很好。又如说怎样招待客人的时候,先让一生与老师互动表演,再请同位的同学一个当于老师,一个当大夫,照着刚才的样子表演说。第三,强调综合能力的渗透与培养。如,说水果、蔬菜时几个不同层次的观察与表达,招待客人的机智应对,同位互说、练说的倾听等,这些环节集倾听、表达和应对于一体,融观察、思维、想象于一炉。第四,尊重主体,关注学生的经验世界与情感世界。如,“小朋友,我到家后该怎样用这些东西招待客人呢?”“你想好该怎么说,要做什么。”于老师从旁扶掖,于要害处适时点拨,求善而导,耐人寻味。第五,围绕情境,双向互动。于老师的口语交际训练情境性很强,目的为了真正能让学生的倾听、表达和应对等交际素养得到培养和提高。如何用这些东西招待客人呢?在学生大体明白之后,于老师安排了一场师生(一生当于老师,于老师当大夫)互动的角色表演,实在妙不可言。这临时生成的对话,毫不雕凿痕迹,难怪引来现场师生的阵阵笑声?如果说这只是个体指导,那接下来同位的两两对话不就实现了群体的互动训练吗?

如何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和交际素养呢?于老师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从于老师的课堂案例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三点启示。

一、话题选择要新颖

话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口语交际训练的成败。只有学生对话题感兴趣,才能使每一个学生跃跃欲言,有话可说,有话要说。这里的“新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第一,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从建构主义教学观出发,口语交际训练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想象、联想,激活创造思维,并对新的信息重新进行主体建构,才能使口语能力与交际素养得到培养和提高。第二,有较高的训练价值。口语交际训练的目的,并不在于训练,而在于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与素养,并引导他们用课堂所学指导自己的口语交际实践,同时应用到实际生活的各方面去,。第三,贴近生活,与学生的认知发展相统一。话题应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内容密切相关,注重时代性、社会性、交际性的整合,并前瞻性地着眼于学生将来的发展。生活是口语交际内容的源头活水,只要处处留心,便能发现很多很多口语交际训练的话题。如推荐、赞美、借物、采访等。

二、教学构思要精妙

教学构思是实施教学的整体方案。精妙的构思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低投入、高产出。口语交际训练的教学构思精妙之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精心创设口语交际的真实情境。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言语活动,这种言语交际活动离开了特定的情境就无法进行。因此,创设与生活情境相符的交际情境,就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他们就会主动积极地进入交际情境,表达欲望得到激发,情之所至,则妙语连珠。第二,切实优化教学环节的呼应转承。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口语交际规律,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做到情境如一,起合自然,使口语交际训练由浅入深,步步推进。如果教学环节的呼应转承处理得不妥,必然造成情境分割,中断学生交际意识的延续性,使口语交际心理断断续续,不管是对学生的情意参与,还是对课堂的整体效益,无疑会带来严重影响。第三,努力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并不是“听”与“说”的简单相加,只有交际的双方都处于互动的状态,使倾听、表达及应对三位一体,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有一些口语交际话题互动性不明显或看似并不能双向互动,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选择施教策略,变通方式,使学生在口语交际时进入双向互动状态。

三、指导训练要实在

如果说新颖的话题引发了学生的兴趣,精妙的构思为教学提供了保证,那么指导、训练才是实实在在的培养学生口语能力和交际素养的关键。我们也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指导训练的实在性:第一,尊重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语言发展规律,体现训练的层次性。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认知水平和语言水平,但无论学生年龄大小或认知水平高低,指导训练都应由部分到整体,由简单到复杂,由一句到多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体现出训练的层次性,使交际的生活化与训练的科学化达到和谐统一。第二,加强训练意识,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口语交际中存在的问题。除必要的综合能力的渗透训练外,口语交际训练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口语能力和交际素养,因而学生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必须由教师凭着敏锐的语言感悟和丰富的交际经验去发现,并引导其加以纠正,包括句式词序、表达方法、神情态度等,从而使学生的表现趋于当时口语交际情境,显得得体妥贴。第三,点面结合,处理好个体指导与群体训练的关系。个体指导的目的在于为更好地进行群体训练奠定基础,为学生提供可资借鉴的榜样,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启发,使全体学生参与训练并使其口语能力与交际素养得到培养。因而,教师尤其要注意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拈住芝麻丢了西瓜”。只要口语交际的指导与训练避免了形式主义,学生的口语能力和交际素养必将得到有效培养。

(附)案例:

《观察蔬菜、水果,招待客人》(授课对象:一年级)

(摘自《于永正语文教学精品录》第276—279页)

(上课铃响,于老师挎着一只盛着蔬菜和水果的篮子走进教室。)

班主任:于老师,你怎么挎着篮子来上课?

师:我家来了一位客人,买点东西准备中午回去招待一下。刚走到学校,上课铃响了,没来得及送到办公室。

生:于老师,我替你送到办公室去吧!

师:别,我正好用它来上说话课。

(此时,学生睁大了眼睛,露出了新鲜、好奇,并略带怀疑的目光。)

师:小朋友,我家来了位客人,他是医生。我买了些什么东西招待他呢?小朋友注意看。看看谁能说一说。

(于老师说完,把一捆韭菜、一捆苔菜、一把蒜苗、两只萝卜、七个苹果、八个桔子、两串香蕉一一拿出来,放在桌上。)

生:于老师买了韭菜、苔菜、蒜苗、萝卜、苹果、桔子和香蕉招待客人。

生:于老师买了很多东西招待客人。有韭菜、苔菜、蒜苗、萝卜,还有苹果、桔子和香蕉。

师:请你们把每样东西的数量也说出来,就是说,有多少韭菜,多少苹果……

生:(走到讲桌前,看着说)于老师买了一捆韭菜,一捆苔菜,一把蒜苗,两只萝卜,七个苹果,八个桔子,两嘟噜香蕉招待客人。

生:应当说“两串香蕉”,不能说成“两嘟噜香蕉”。

师:“两串”用得很好。但说“两嘟噜”也可以,这是群众语言。下面,我要求大家不但要说出各种东西数量,还要说出它们的特点,比如,什么颜色,什么气味,什么形状……同位的同学先说一说,说的人可以站起来,一边看一边说。两个人说的时候声音不要大。

(小朋友练习说)

师:大家说得很带劲!有的小朋友说得准确,生动。谁能到前边来说一说?

生:于老师买了一捆绿油油的韭菜,一捆绿油油的苔菜,一把细长的嫩蒜苗,两只青青的萝卜,七个红红的苹果,八个黄澄澄的桔子,两串香喷喷的香蕉招待客人。

生:韭菜是嫩绿的,不是绿油油的。

生:香蕉还可以说,两串弯弯的香蕉。

生:苹果还可以说,又圆又香的大苹果。

师:小朋友说得很好,“嫩绿”这个词用得准确。

师:小朋友,我到家后该怎样用这些东西招待客人呢?

生:您回到家里,先把香蕉、桔子拿出来让客人吃,然后去洗菜做饭。

师:是的。那我怎么说呢?

生:您就说:大夫——(笑声)

师:你怎么知道要喊客人“大夫”?

生:您不是说他是医生吗?——您就说,大夫,您先吃点桔子、香蕉,我去做饭,做好了,咱们就吃。(众笑)

师:你真懂事!这样吧,请你到前边来当于老师,我当客人,咱们试一试好吗?你想好该怎么说,要做什么。

生:大夫,你好!(说完伸出右手)

师:您好!(互相握手)下班了?(笑声)

生:下班了。您等急了吧?(说完,拿出一个桔子和一串香蕉)请您吃水果,我去做点菜,做好了,咱们喝酒!(众笑)

师:麻烦您了!不要搞得太复杂,简单点!(众大笑)

师:这位小朋友很会说话。下边请同位的同学一个当于老师,一个当大夫,照着刚才的样子说说。

(学生情绪异常高涨,练习十分投入)

师:好了,我回家就按同学们说的去招待客人。

班主任:于老师,你买了那么多东西,不如盛在两只篮子里。给,我的小提篮借你用一下。(这是事先安排好的)

师:谢谢!哎,有了两只篮子该怎么装呢?谁愿意来帮我装?

生:我来帮你装!(他把韭菜、苔菜、萝卜和蒜苗装在一只篮子里,把苹果、香蕉和桔子装在另一只篮子里)

师:你为什么这样装呢?

生:韭菜、苔菜、萝卜、蒜苗是蔬菜,苹果、香蕉和桔子是水果,所以我把它们分开装。(众赞叹)

师:谢谢你,聪明的小朋友!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