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实际教学活动中,评价可以说无处不在。期末考试成绩报告册上的评语是评价,作业上的一个“×”是评价,甚至教师的一个冷漠的眼神,一个无声的手势也都是评价。很多评价可能是我们老师无意中为之的,然而,对学生而言,某些评价可能是“雪中送炭”,也可能是“雪上加霜”,而且这种影响有时候是终生的。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尽量多地给予学生有利于其身心发展的有效评价,因此我们就有必要掌握评价的原则和目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在评价时很容易顾此失彼,或者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下面,我把我对“有效评价”的一些粗鄙认识归纳如下,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评价标准多样化

十个指头有长短,荷花出水有高低。我们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身为教书育人者,我们应该谨记,我们不是流水线上的工人,我们的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生动的个体,他们有思想、有感情、对事物的认知存在着差异。我们不能搞一刀切,用统一的尺度去衡量每一位学生,将“鼓励”和“赞扬”变成学优者的专利,将“批评”甚至“奚落”变成学困生的负担。我们应该为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多样化的评价标准。除了有我们老师和家长普遍关心的学习成绩方面的评价标准之外,我们还应该为学生的品行、意志、能力、思维、特长等等方面制定详实的评价标准。其实有些方面我们已经在实施了,比如说类似于“突出进步学生” “劳动之星”“诚实模范”的评选之类就是这方面一个不小的进步。

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同样,也没有哪个孩子是一无是处的。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尤其是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同学,更应如此。我们班的陈文慧同学在我刚接手的时候基础很差,每次考试几乎都是不及格。对此,我不急躁,细心地捕捉她表现突出的方面。当她和别的同学跳皮筋时,我会夸奖她跳得真好;她劳动时,夸奖她地扫得干净;她上课时,夸奖她坐姿端正……渐渐地,她开始对语文学习感兴趣了,上课的时候也敢于举起自己的小手了。尽管有时候她的回答并不那么让人满意,当我还是会称赞她有举手的勇气。在批改她的作文时,有时候会发觉她的作文很糟糕,但我会在写得好的某一句话旁边批注 “这句话写得通顺、连贯,你比以前进步了!”之类。随着这类有针对性的鼓励性评价的不时闪现,这个孩子越来越爱听我的课了,成绩也得到了提高,期末考试时分数逼近了80分。

二、评价方式多元化

实践证明,教师“一锤定音”式的评价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我们提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首先是学生自评。我们要引导学生看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既充分发扬自己的长处,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又正视自己的短处,努力改正自身的缺点,同时也避免学生妄自尊大、骄傲自满。其次是小组评价。组员们彼此相差不大,有着相似的认知水平、价值观等,所以同龄人的评价容易听得进去,何况他们还乐意得到同龄人的肯定,成为同龄人的榜样。第三,家长(或者监护人)评价。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至少不是完整的教育。《“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那篇课文就很好地揭示了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今年我县中考考题的阅读理解也是有关家庭的赏识教育让一个“笨”孩子考上清华大学的事例。家长(或者监护人)的评价从长远来看,其影响甚至比教师的评价还要影响深刻。第四,教师评价。学生是非常在乎自己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的,老师的一句普通的吩咐有时甚至超越了父母的千叮咛万嘱咐。一句轻描淡写的表扬就有可能让学生高兴半天,我们做教师的何必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呢?五、公示性评价。也就是张榜公示。这方面多适用于“三好学生”和“优秀干部”等的评选,学习成绩排名次的张榜公示是不足取的,这儿尤其要注重保护学困生的自尊。

三、评价内容理智化

“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们教师在评价时不要“浮躁”,要有平和的心态。当你心情平静不了的时候,可以暂缓评价。避免“忙中出错”“出口伤人”。在我看来,理智化评价大致包括以下几点:一是评价要注重客观性。公平、公正几乎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追求,学生也不例外。有些教师在评价时往往容易偏听偏信,尤其当学生之间发生争执时,往往根据成绩好坏,将学优生的片面之词理所当然地认为就是可信的,而对学困生则白眼相向。长期以往,助长了优秀生的洋洋自得,打击了学困生的自尊自信,两边都不落好,何必呢?二是评价要注重委婉性。我们成人都知道“忠言逆耳”,何况是受年龄、知识限制的小学生呢?他们缺乏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同时,情绪往往难以控制。如果我们在他们犯错时大声呵斥,学生往往无所适从,甚至产生抵触心理。所以一个优秀的教师即便在批评学生时也是通过委婉的说辞让学生欣然接受的。三是评价要注重过程性。新课程标准在肯定终结性评价的同时,更强调了形成性评价。我们的评价不是给学生“盖棺定论”,而是指导他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可以在评价中通过“老师的希望”等词句促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并明确未来奋斗的方向。四是评价要注重针对性。我们有些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说话太过笼统,没有谈到点子上去,让学生对于自己的行为的正误都没有明确的认知,类似与学生躲猫猫。还有,我们评价学生时要就事论事,千万不要新帐旧账一起算,或者是顾左右而言他。只有有针对性的评价,才能让学生印象深刻,使学生警醒。

四、评价语言情感化

评价的语言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应该是充满感情的。敷衍了事、大而化之的评价是没有办法引起学生的长久兴趣的。有些教师的评价语极度贫乏,翻来覆去就是那几句 “棒、棒、棒,你真棒!”“你说的对极了!”“说得真好!”这种廉价的表扬可能学生一开始还兴奋,但是后期就自然而然地听觉疲劳了。相反,我们来看下面的一个教学实例:

一位老师在上《大瀑布的葬礼》一课中,有这样一道题:你想通过谁的口说些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做出如下肯定:

师:我听出来了,它(大瀑布)在控诉人类的罪行。

师:我仿佛看到了它(大瀑布)在流泪。

师:大瀑布在悲伤。

师:要不是你们,我将永远这样美丽。

师:大瀑布在深情地呼唤。

师:大瀑布也不想失去曾经的美丽。

师:这种痛催人泪下。

师:这种召唤刻不容缓。

师:给他掌声!其实我想给全班同学掌声,这种召唤真的很深刻!

师:孩子们,他读出了我们共同的心声(总统的话--课文最后一段)……

这样鲜活生动的语言随手拈来,却饱含着感情。学生也爱听,乐听,从而很好地随着老师的评价活跃了思维,把握住了文章的脉搏。

总而言之,评价是一门艺术。只有我们沉下心来,认真钻研评价艺术,才能恰如其分地把它应用于教学实践,才能多方面兼顾学生的需求,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